近年来,羊东矿牢固树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羊东创客”在创新创效、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矿井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从“不敢创新”到“勇于创新”
该矿综采一区职工董凯是个有着8年工龄的职工,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他对“创新”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却迟迟不能将创新想法“兑现”。
“起初,对于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我习惯停留在‘想法’阶段,迟迟不敢去实施。”董凯回忆道,“但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鼓励引导下,重拾信心,将创新成果用于实践。”
自“劳模创新工作室”新阵地构建以来,每年有10%的职工在阵地的助力下,实现了创新想法的完美蜕变。
为了让职工的金点子快速转化为推动矿井发展的实际生产力,矿要求班组建立“创新台账”,并及时与技术组论证分析,制定可行性方案。
“从最初创新思路到项目实施完成,创新项目的每个环节都有职工参与,全员创新在矿已成为一种新风尚。”矿生产技术部部长张志辉说道。而这只是矿实施创新驱动、鼓励职工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的一个缩影。
这两天,矿皮带区的修理工江超很是兴奋,因为由他提出的“金点子”——加强版滚筒清扫器终于在生产一线派上了用场,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点赞。
“原皮带机头的扫煤器是平板式清扫器,扫煤效果不理想,还存在异物卷入滚筒的安全隐患。”皮带区修理班班长杨国通介绍道。
为此,江超等人提出将原先的平板式清扫器改造为凹槽式,改造后的滚筒清扫器安装在皮带滚筒下方,不仅能够快速地将滚筒表面的上的淤煤、粘煤清扫干净,更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
近年来,矿坚持贯彻落实人才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理念,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摇篮”,提供创新互动平台,鼓励基层职工大胆拓维,让有创新热情的普通职工勇敢踏出第一步,开启自己专属的“创新之旅”。
从“勇于创新”到“善于创新”
说到创新,就不得不提到依靠创新破解了诸多难题的综掘二区805队。在队长万帅的眼中,要想实现攻关打硬仗,关键就要靠创新。2021年10月8日,峰峰集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组论坛。其中,综掘二区805队的队长万帅在会上做了题为《建强班组带队伍 担当奉献展风采》的经验介绍,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只要有心有意,创新人人可为——秉承着这样的工作理念,万帅带领多名技术骨干和区队职工针对生产难题展开一系列技术攻关,不断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发明制作了风动自移式金属前探梁,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只需要1人操作前探梁控制就能前移到位,提高了矿半煤岩巷道掘进的安全自动化水平;创新制作了大砟块自动卸载装置,风动螺旋式大砟块自动卸载装置、创新承压式自动喷雾装置、承载式自动喷雾、移动式矿用载波信号装置……2021年,805队围绕生产需要,创新成果达到了12项,小改小革20余项。“我们首先将职工提出的好想法和好建议梳理出来,再组织大家展开‘头脑风暴’,带动更多有创新意愿和想法的职工一起参与到创新活动中。”万帅介绍道,团队的力量大大激发了区队职工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创新潮”。为了让“创新潮”影响和带动更广泛的职工加入其中,从根本上帮助一线职工实现又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和不能创新,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转变,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构建产研结合、体系完备、人才兼容并蓄的科技创新机制,采取多种学习培训方式,广泛开展创新成果展、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创新案例深度剖析、职工创新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大大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
如今,更多像万帅、董凯、江超等这样的职工汇集起来,建立了“羊东创客”,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整合技术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对生产中的难点、对岗位上的技术难题、管理难点进行创新改造,加速了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
仅2021年,该矿先后共完成创新项目560余项,其中80%属于职工的自主创新成果,应用遍及矿井生产的各条战线,营造了“全员创新”的良好工作氛围,解决了生产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切实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