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建庄矿业:廉洁如花重自守 清风明月品自高
自古而来,君子士大夫概以水陆草木姿容言志、言德、言气节,越千百年荡涤,振聋发聩、烛光灼照。若以草木诗篇说廉洁,我观廉洁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水芙蓉不沾泥,随风涉水送清香”,高洁持中、凛然物外;我视廉洁如秀竹,“竹未出土已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傲立风雪、虚怀正直;我思廉洁如菊花,“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寓道于心,安时待命。
廉洁,是作为人民公仆的安身立命之本。孟子说“富贵不能淫”,方为大丈夫;苏轼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明史》有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
仁人志士之所以视名利诱惑如粪土,大凡对于国家、人民,有“生于兹,回归于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们看来,爱国爱人民就是从政的底色。贪官于国而言,如蚁附房梁,大义丧尽,假以时日,大厦倾倒;于己而言,如日增一罪,自惭形秽,身陷囹圄,俯仰有愧。
若要廉洁自守,须如郑板桥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敏察自省,也要如于谦般“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使命在肩,更要如苏轼般“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看淡得失。
惟愿从政者,皆以廉洁浩然正气自勉,与清风明月作伴,笑看风雨,进退有据。如此,则所言必出于公心,无往不利;所行,必受人拥护,口碑常存。(苏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