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石壕煤矿:宝刀未老显身手
4月10日,日照当空,热度不减。沿着一条凹凸不平的土路朝上走,一阵阵铁器碰撞、敲打的声音越来越清脆、响亮。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石壕煤矿机修车间5名职工正在与一根长12米、重500斤的铁管“较劲”,他们要想办法将铁管从路面抬至垫土之上。
垫土看着不高,但要想将几百斤重量瞬间抬起、落下,对年轻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机灵”就能水到渠成的,但对于将要退休的王龄池、张建周、马铁光、聂英堂来说,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将铁管微微抬离地面,使铁管“上台阶”才是最难的事。“能不能找几个人来帮忙?”“这几天厂里集中人力在风井下综采支架,生产要紧,可不能耽搁。”“既然抬不动,咱试试用签子撬怎么样?”崔建设看着眼前的铁管提议道。“我去找签子。”马铁光放下扳手,一路跑回厂里找能派的上用场的铁签子。“一头两个人,分别拿一长一短两根铁签子,能使上劲,还能不浪费材料。”马铁光一边往厂里赶,一边盘算着铁签子如何最优“发力”。有了铁签子,两两一组,一人在中间,借力签子,最终铁管稳稳落在了垫土上。脸庞的汗水夹杂着飞扬的灰尘,来不及擦拭,王龄池从袋子里拿出螺丝、扳手,将两个法兰盘连接、拧紧,一圈八颗螺丝,这是他今天接的第16根铁管,第64颗螺丝。
污水改造工程是该矿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一项举措,也是为“职工办实事”的一项清单,改造完成后,不仅使矸石山得到有效治理,也会给职工家属生活用水带来便利。王龄池和工友们就是这次污水改造工程的主力军,从矸石山到排渣处再到水厂,绵延近千米,管子铺设到哪,他们就得工作到哪,半山坡上、杂草丛里、桥架上,摸爬滚打、一路艰辛。“能在退休前把这项活干完,我就算功成名退了。”王龄池5月份就该退休了,但他没有因为该“到站”了而选择安逸,而是主动参与到这场任务艰巨、困难重重的工作中,他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矿井发展。
“这里弯度太大,管子会挡着路,看来直管子是不能用了。”“接到前面50米处,就得顺着山坡往上接管子,得想办法不让管子往下滑。”他们不仅是操作工,更得在现场解决一个一个随即而来的难题,边处理问题边加快进度,一刻也不能耽误,保证按照计划圆满完成任务。
“量个弧度,再改造一下,顺着墙壁安装。”面对艰难的任务,他们不打退堂鼓;遇到棘手的难题,他们合力想办法,用雷厉的行动在建设新义煤征程中亮出宝刀、大显身手。(李聂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