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走实”又“走心”
近年来,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色连二矿将维护职工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聚焦职工“急难愁盼”问题,高度关注职工生活和发展问题,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
满足职工的胃,抓住他们的心
“糖醋里脊、羊肉炖粉条、红烧鸡块……”中午时分,走进色连二矿职工餐厅,一阵阵饭香扑面而来。
“一周菜品不重样,中午一般有10种菜品,晚餐8种菜品,荤菜、半荤半素、素菜、还有免费的汤品,一顿饭下来十来块钱就能吃得很好了。”一名就餐的职工说。从夏日的绿豆汤、中秋佳节的免费就餐到冬至的饺子,无不体现着该矿对职工的关爱。
近年来,该矿把打造职工满意食堂作为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的一件大事来抓,第一时间成立了后勤组,强化食堂日常监管,对职工食堂的食品进货渠道、验收流程、储存环节进行重点监管,为食堂卫生安全把好第一道关,让职工吃的安心,吃的放心。此外,在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营养的饭菜的同时,该矿为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在职工餐厅一楼设置了包间三间、卡座两间,职工可电话订餐,解决了矿区离市区较远,职工往返耗时长、路途远,日常聚餐难等问题,让职工足不出矿就可享受高性价比的聚餐服务。
“你看,我们现在足不出矿,就可以实现工友间小聚,而且,聚餐人均消费在35元左右,不仅菜价下降了,而且饭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就连饭菜花样也增加了!真是方便又实惠啊!”该矿职工小李开心地说。
“我们始终坚持‘职工生活无小事’,从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全力提升‘两堂一舍’环境和服务质量,让职工吃得好、睡的香,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该矿工会主席王国强说。
2021年8月,该矿实行“包清工”模式,引进了智慧食堂系统,实现所有菜品定量出售,职工自行选餐,集中结算,将食堂支付方式从“刷卡支付”升级到“刷脸支付”,并在此基础上开通了智盘掌上通,职工可在手机上实时查看消费记录、在线充卡、线上挂失,解决了职工充卡难、挂失难、排队长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食堂服务质量,使食堂管理更加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
为更好的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后勤组在就餐高峰期维持秩序、注意餐饮动态、监督菜品质量,为职工营造温馨有序的就餐环境。另外,通过制定管理考核办法、每日餐品线上反馈,资深主管以上领导轮流就餐,定期开展群众监督检查......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不仅提高了职工餐厅的服务质量,就连职工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升了,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积极营造了浓厚的“家文化”氛围。
解决职工诉求,温暖他们的心
“走,咱们去宿舍值班室领取一张免费水卡,以后再也不用提着大桶小桶跑到宿舍楼外去打水了。”
这是今年职代会上职工代表们提出的最关切、最希望该矿办好的民生工程之一,今年3月份,此项民心工程已落地。
该矿第一时间将在职工宿舍楼安装净化水装置列入今年民生工程的要项工作,经过收集研究净水设备资料、深入基层实地考察、紧盯落地安装调试,最终让职工喝上了纯净水、放心水。据了解,该套设备通过原水泵将原水箱里的水加压到20寸连体滤瓶之后,再通过高压泵装置进入RO反渗透膜,将水分为纯净水和废水,废水通过管路排出,纯净水通过加压装置进入到纯水箱供终端使用,满足职工健康饮用水的需求。
“由于我们是三班倒的工作性质,现在好了,无论是哪个时间点下班,我们都能直接喝上纯净水啦,矿上又为我们做了一件暖心事!”看着直饮水机涌出清澈的水流,前来打水的综采一队职工小张笑着说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该矿始终将“为职工谋幸福 为企业谋发展”的初心使命贯穿工作全过程,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用心换真情,建好家文化,通过职工代表征集提案、掌上信访、职工信箱、支部书记定期深入职工宿舍等形式,架起畅通无阻的民情民意传递渠道,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我们着力从政策制定、完善机制、营造氛围、提供保障等方面,帮助职工安好‘小家’,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让职工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为建设企业‘大家’做出更大贡献。”该矿党委书记张勇表示。
搭建成长平台,留住他们的心
近年来,色连二矿把培养造就一批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队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机制,为青年成才搭擂台、建平台、筑舞台,力促各类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我的成长离不开矿上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离不开矿上搭建的成长平台。而且,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通过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促进了我们大胆创新,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谈起成才之路,从初级工到资深技师的色连二矿赵海龙表示,当他从集团公司技术竞赛脱颖而出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能大师、安徽省属企业岗位能手、集团公司首届资深技师等荣誉接踵而来......
“待遇提高了,地位提升了,名气变大了,就连工作室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被聘为集团公司资深技师后,赵海龙有说不完的话。
赵海龙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不仅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还解决了青年队伍培养的难题。
在100多平米的工作室,具有电工基础操作区域、低压设备实训区、高压设备实训区、PLC变频器实训区、机电系统3D仿真培训、其他试验设备培训区、理论交流区等功能,使工作室成为了能够培训安全、电器、自动化等多专业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学员们可以清楚了解其构成、动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该工作室理论以煤矿机电技能培训系统为主,实操以煤矿井下常用开关仿真培训设备为主。通过两者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机电设备检修质量,还可以准确快速地处理井下高、低压常见故障,真可谓是双丰收!这对于职工日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针对性指导意义。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馈电不适合频繁启停,而磁起适合频繁启停,那么大家知道馈电断路器和磁起接触器它们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是培训课上,主讲人赵海龙的开场白内容。
日前,类似于这样以岗位作课堂,以生产作教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在该工作室接连不断。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为矿井输送了大量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进一步拓展了工作室内涵,为更多职工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安全是基础保障,人才队伍是关键。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考核长效机制,汇集职工聪明才智,激发全员创新创效热情,奋力打造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标杆’矿井。”该矿矿长方基祥说道。(郑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