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绘制绿色转型发展新画卷
有着140年开采史的徐矿集团,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主动作为顺应浪潮进一步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最大的勇气和责任担当在实现新跨越、展现新作为中走在行业前列。张双楼煤矿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是徐矿集团徐州本部唯一主力生产矿井,该矿锚定目标、笃行不怠,因势利导、主动求变,始终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矿井绿色转型,推动生产方式上持续发力
大力开展矸石山环境标准化整治,积极实施矸石山退山、周边垃圾清理以及现场场地平整工作,倾力打造绿水蓝天,改善生态环境。煤矿的矸石山,是从地下开采煤炭过程中剥离出来的煤矸石废料、矿物垃圾,运到地面日积月累堆成了一座小“山”。由于煤矸石的露天堆放,一方面压占大量的土地,煤矸石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因物理、化学反应,发生自燃、扬尘等现象,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矸石山在外力的作用下还有可能发生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及矿区及周边的生态安全和人身安全。为此,通过与当地地方政府通力合作,把煤矸石资源无偿提供给当地镇政府用于土地填埋和制砖,并投资资金在原宇新砖厂内建立新排矸系统,进行场地硬化,建设储运煤矸石大棚,并安装降尘喷淋设施,对煤矸石进行储藏外运,以达到消除矸石山扬尘污染的目标。经过半年努力,现已完成1.67万平方米煤矸石退山清理工作。进入今年,该深入贯彻徐矿集团关于推进绿色转型战略部署,聚焦“双碳”目标,加快江苏省煤炭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和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利用东风井地块、智能创新协同中心前草坪地块、洗运公司TDS干选车间旁草坪地块等。二期光伏发电项目,重点围绕职工停车场、高盐矿井水治理工程厂房、新副井候罐大厅顶部等场所合理规划实施光伏项目。通过以上工程项目的实施,在绿色转型发展上,该矿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成为集团公司煤炭板块第一家应用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的现代化矿井。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动力。使“采煤不见煤”在这里落地生根。
矿井绿色发展,推动生活方式上持续发力
在全国首创了矿井水循环再利用,通过实施深井热能梯级开发利用工程。为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使热害资源化,依托国家973项目深部煤岩体温度场特征及热害防治对策,兴建深井热能利用系统工程,整个厂房占地面积约1694平米,主要为工业广场、地面建筑和主副井口供暖,提供洗浴用水。 该工程是有效利用井下-500m及-750m水仓抽到地面调节水池的25℃的矿井涌水作为热源通过KHEMS-T水热交换器,使井下矿井水和自来水在交换器内进行水热交换,提取矿井水中的热量,提取后22度水进入HEMS-III供暖机组的蒸发器系统、通过机组的运行冬季进行供暖。整个系统内外封闭,无污染,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废气废物的排放。据统计,每年减少CO2排放量约17000吨,减少SO2排放量约98.3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83.9吨。不仅满足了全矿供暖用热需求,也极大的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挖煤不用煤”在这里成为现实。
矿井绿色亮化,推动职工出行方式上持续发力
该矿始终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大追求,按照发展的普惠性和职工的新期待,在建设美丽幸福企业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让职工工作更加体面、生活更加幸福,进一步推动矿井安全高效、和谐稳定、绿色转型发展。下大力气对矿大门、矿外停车场及原自行车棚拆除、矿外公园绿化、灯房一楼职工之家、生活公司洗衣房等10余个工程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实施推进“花园式”矿井建设,在矿门口建成了900个车位停车场和5400平方米的绿地公园,规划完成了工业广场绿化种植,美丽矿山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补绿增绿、见缝插绿让矿区环境更“精致”,增强了职工的绿色获得感。先后栽植乔木420棵,灌木13.5万余株。目前矿区绿化总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占矿区总占地面积的35%以上。职工每天上下班出行徜徉在美丽如画的花廊、绿海的环境里,呼吸着清香清新空气,幸福感和自豪感始终挂在脸上,优美的矿区环境让每名职工流连忘返。矿井已打造成为江苏矿山行业一道靓丽的风景,使“是矿不像矿”在这里得到兑现。
(肖长华 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