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为加强我公司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等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采区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的信息沟通,发现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发出警报,进行预警。切实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全面提高灾害性天气防灾和灾害处置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特编制了《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灾害性天气预警
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级别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IV级) 未来6小时雨量达20-50 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若防汛级别触发蓝色预警条件时,必须第一时间汇报本单位值班人员,提前做好预防预控准备。
各指挥部响应:启动防汛预案,雨季“三防”办公室主任赶赴调度室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隐患巡查,相关专业抢险队伍做准备。
黄色预警(Ⅲ级) 未来6小时雨量将达到50毫米,或者已经达到 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若防汛级别触发黄色预警条件时,在汇报本单位值班人员的同时,汇报本单位的分管领导。认真制定预防预控措施。
各指挥部响应:启动防汛预案,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及“三防”主任赶赴调度室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隐患巡查,重点隐患部位要加强排查,及时报告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等,各专业抢险队伍到岗待命。
3、橙色预警(Ⅱ级) 未来3小时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若防汛级别触发橙色预警条件时,在汇报本单位值班长、分管领导的同时,汇报本单位的主要领导,全面做好预防预控处置。
各指挥部响应:启动防汛预案,单位主要领导及副总以上领导全部上岗到位,涉及防汛救灾的相关领导及人员全部上岗到位。按照省、市防指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单位主要领导调动指挥下,带领各专业抢险队伍开展全力抢险,各群众性队伍提前准备待命。
4、红色预警(Ⅰ级) 未来3小时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若防汛级别触发红色预警条件时,一律停产、停工,并全力组织人员抢险救灾。
各指挥部响应:启动防汛预案,单位主要领导及副总以上领导全部上岗到位,涉及防汛救灾的相关领导及人员全部上岗到位,按照省、市防指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单位主要领导调动指挥下,带领各专业抢险队伍、群众性抢险队伍等各方面救援力量开展全力抢险。
二、灾害性天气预防机制
1、严格执行事故灾害紧急撤人制度。接到预警信息和上级指令后,必须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应对措施,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由生产调度室迅速发出警报,按预案中的避灾路线撤出井下所有施工地点全部人员。
2、预警信号的传达:接上级指令,由生产调度室电话通知各部门,遇到特殊情况由保卫科负责治安保卫工作。
3、所有值班人员、副科级以上领导严格落实汛期 24 小时调度值班制度,得到预警信号必须立即到生产调度室待命。险情发生时,由生产调度室负责向上级有关领导汇报,及时调进外援。
4、要积极做好灾害性天气应对的物资准备工作。提前将编制袋、铁丝、铁锹、应急照明灯、水泥、沙子、排水管及快速接头、备用水泵、劳动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建立专用仓库储备到位。
5、距掘进工作面不超过100 米处必须安设与地面生产调度室相连通的电话,确保井上下通讯畅通,确保施工地点与生产调度室通讯联系畅通。
6、各有关单位必须组织全体职工学习相关自然灾害预警知识及相应救援预案情况,使全体职工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明确,要求每位职工都掌握相关救灾程序,都熟悉避灾撤人路线,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及时汇报、撤离,把灾情减小到最低程度。
7、所有施工地点都必须悬挂避灾路线图,沿途吊挂避灾标志牌,使所有进下人员都熟悉避灾撤人路线,人员撤离时,严格按标志路线撤退。
8.汛期之前,完成井底水仓清挖工作,完成水泵联合试验,完善各水仓水泵的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泵房、配电室工作人员在险情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在不接到撤离命令前,要坚守岗位,并随时保持联系。
9、严格执行“雨季三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置方案,保证每年组织不少于 1次停产撤人应急演习,确保灾害性天气撤人迅速,万无一失
10.抓住红线,守住底线,严格执行极端天气停产撤人制度 严格执行“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级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