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食为本,民以食为天。
职工吃的好不好,无疑影响着职工的生活情绪和工作状态。在潞宁煤业看来,在吃上下功夫,在食堂上做文章,让职工体会到“舌尖上的幸福”,让广大职工更好地享受到来自公司的温暖,才是企业的大事、要事、心头事,才能拉近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距离,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随着人们对饮食文化、就餐环境、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现代职工而言,食堂已不再是简单的就餐场所、裹腹之地,也是职工交流的一个重要场合。因此,饮食也一直是公司领导和职工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为了让刚升井的职工能第一时间就吃上热乎的饭菜,及时补充体力,2020年6月,职工营养餐厅在一片期待声中正式启动。
如今,这已经是营养餐厅开办的第三个年头,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为400名余职工提供着免费的就餐服务。多年下来,俨然已经成为了职工们升井后的“加油站”,在职工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该公司的营养餐厅,看看它究竟是如何打造“暖心营养餐厅”,让职工满意、放心,打造舌尖上的美味,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的。
该公司的营养餐厅位于副井联建楼的二楼,紧连着各生产科室和队组,职工们一升井,就马上可以到食堂就餐。
一走进营养餐厅,大厅环境宽敞明亮,再配上干净光洁的桌椅,顿时让人倍感安心舒适。
此时,正值下早班的职工升井,营养餐厅也迎来了它的高峰期。
大家都在有序的排着队,我看到了正在大快朵颐的职工王飞,便走了过去。
还没等我坐下,他便开心地向我说道:“以前升井后,有时候肚子饿了,就随便吃点零食算了。现在升井后,我都会到营养餐厅吃点热乎饭,两荤两素,再来点小笼包,真是美得很!”
看着他满身的疲惫,我也不便继续打扰。能够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对于我们远离家乡的职工来说,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姐,姐!”听到有人喊我,我便走了过去,原来是我表弟下了班正在吃饭。
他笑眯眯的对我说:“姐,咱们营养餐厅的炖肉拉面,深得工友们的喜爱,总是供不应求,每次看到我必点一碗,上次我走的时候,我妈给我做的就是拉面……”想起妈妈,他的眼眶顿时红了起来。
这孩子,刚来上班几个月,难免会时常想家。
因为这一碗心心念念的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的幸福密码。
随后,我走入后厨,向师傅们询问每日的饭菜。
厨师董文龙说道:“我们每天的菜品不一样,不仅有各种家常素菜,而且肉菜也很丰富,毛血旺、回锅肉、香辣鸡块、土豆炖排骨等等都有。汤品也很丰富,不仅有拌汤、豆腐汤、白萝卜丝汤、丸子汤等咸汤,还有八宝粥、玉米羹、红豆粥、绿豆汤等各类甜汤。凉菜就不用说了,姜汁莲菜、拌羊肚丝、拌凉粉、芹菜花生米,应有尽有,各种水果我们也是每天一换。”
董师傅边拉面边说道:“我们的面每天也不重样,猫耳朵、柳叶面、饸烙、拉面都有,卤子也不一样,炸酱卤、鸡蛋西红柿卤、土豆豆角肉卤、酸菜肉卤等。我们也总是等到职工来了才下面,绝对不会让职工吃到坨着的面、泡着的面。”
“有时候我们还会额外增加各种卤味,像卤鸡爪、卤鸡腿、卤豆腐,都有。鸡排、烤肠也会时常安排。”
看着师傅们汗流浃背,忙忙碌碌,我连忙退出了后厨。
接着,我来到了后勤中心营养餐厅负责人的办公室。
“心的下面连着胃,只有让职工的胃热乎乎的,职工的心才会暖烘烘的。如何能让职工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吃的舒服,其实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但我们的宗旨始终就是,让职工吃出家的味道,感受到像家般的温暖。”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了更好的迎合职工的口味,在健康食谱的搭配上,后勤中心的领导们也是煞费苦心,一改再改。根据不同节令,还会随时增加炸带鱼、红烧牛肉、香辣鱼块等菜品。按照“荤素搭配有讲究”的原则,制定了“营养食谱”。菜系上,不仅在荤素搭配上进行“花式改良”,而且考虑到职工井下工作的环境,一年四季,每天还都会为职工精心熬制红糖姜汤水,让职工祛湿避寒。为了照顾不同地域职工的口味,还专门为长治地区的职工增加了丝瓜饼、炒拨烂、炒饼、炉面、烩面等长治人爱吃的主食,为宁武地区的职工增设了莜面糊煮土豆、豆面饸烙、黄米糕、炒莜面鱼鱼等当地特色美食。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后勤中心从环境卫生、原材料管控、食品留样、加工流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同时,不仅从食材的采购、入库、成品加工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而且还加强了餐器具的消毒频次、餐厨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和对厨师、服务员的不定期培训。
“只要您升井上来,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都会在这里24小时为您竭诚服务!”营养餐厅服务员邱晓燕说。
“职工,才是真正的主角。职工满意,才是营养餐厅开办最好的答案。”营养餐厅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
从职工营养餐厅出来,我感慨万千。其实,职工的一日三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办好职工餐厅,做好后勤管理,恰恰正是给职工更多归属感的直接方式。一个企业,只要以真心换真心,就可以用真感情留住人。
如今,在潞宁煤业,让职工乐享舌尖上的幸福,不仅让生活有了乐趣,让工作也有了慰藉,已经成为了职工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满足了潞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