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二季度以来,红柳林矿业公司生产技术中心在“931”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引领下,统筹兼顾,戮力前行,以安全生产为抓手,在职工思想教育、现场安全管控、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抓“难点”、提“精点”、补“缺点”,打造安全生产新局面。
强基固本,安全意识不动摇
“从近期发生多起煤矿安全事故,我的感想是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让制度深入人心,人人上好安全岗。”近期,伴随着以“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强势来袭,该中心积极组织全员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并结合已有事故案例,举办“现身说法”活动,中心各业务人员从自身岗位结合矿井生产现状出发,深入剖析目前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相应解决措施形成学习笔记,在该中心专题会上进行思想碰撞,擦出智慧火花。
针对夏季汛期将至的问题,该中心按照股份公司相关要求切实做好“雨季三防”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深入井下各工作面现场进行专项安全攻坚行动检查,由地测防治水部牵头积极落实矿井风化基岩,火烧区的探查和管理工作。同时,为解决水害对15217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威胁,该中心与机电中心通力合作全力加强水害探查及排水系统能力提升,建立“24小时跟班制”,目前,该工作面涌水量呈下降趋势确保了生产安全。
携手并进,对标交流促提升
为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向业内优秀标杆学习,该中心特组织矿山测量业务人员以“锻长板”补弱项为主题的“对标1+1”活动。据悉,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一行人前往兄弟单位进行对标活动。双方就标准化资料建设、相关图纸绘制要求、测量放线现场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总结提炼优秀工作方法。“与兄弟单位对标交流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我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以更加广阔的眼光看标准、寻方法,丰富自身经验知识,为矿井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新思路。”活动后,兄弟单位地测防治水中心负责人说道。
对标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做出来。据了解,该中心积极与国内各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对标行业乃至世界标准,在井下空气质量革命、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结合智能化矿山建设相关要求,积极探寻智慧之路。“智能地质保障系统完成并投入使用、水害可视化系统正在稳步推进、井下空气质量革命已取得显著成效……”一项项正按照“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的标准逐渐变为现实。同时,该中心提炼在安全生产各项技术方面的“金点子”形成“对标简报”,让优秀的方法形成标准,指导生产技术工作。
勇立潮头,全员创新促发展
“定向钻探技术在确定可采范围中的应用、地质构造精细探查和分析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在为矿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同时取得1.9亿的利润增收。”谈及到创新带来的效益时,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到。据悉,该中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精神为引领,依托创新创客平台,激活创新蓄水池,让“高精尖”技术方法运用到井下各项生产活动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率。
下一步,该中心将制定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积极与国内各科研院校合作,探寻低碳智能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地质保障系统、水害可视化系统的实际运用,为建设一流矿井注入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