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学院暑期赴新疆重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中国的乡村振兴进入新征程。语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因素,是激发乡村潜能、释放农村生产力的内生性要素。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主体与核心。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月19日至7月23日,中国矿业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疆乌鲁木齐、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以及重庆黔江区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多点式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活动参与对象涉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同时覆盖“士”“农”“工”“商”“学”等五类不同身份与年龄的群体。
深入基层问卷调研,探索民族地区实情
团队成员对各民族人民群众开展了问卷调查,结合当地情况及民族特点,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使用场合与使用频繁程度、需求态度等进行了线上以及线下的问卷调查。团队成员走上街道,走进乡村,深入基层一线,探索不同民族地区真实的普通话普及情况。本次调研共收集问卷235人次,涉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以及该地区部分汉族,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互相交流,部分人群因受民族语言的影响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但也十分愿意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学习。
走进大众积极宣传,第二课堂有序开展
正值中小学暑假期间,团队成员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当地情况开展了“普通话宣教第二课堂”“红领巾小课堂”等,对维吾尔族中学生及哈萨克族小学生进行普通话辅导。其中亲自进行发音与书法的教学。孩子们十分热爱语文学习,喜欢团队成员的教学方式,领略到了普通话的特色与魅力,并与民族语言作对比,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收获颇丰。
同时,各地区团队成员也进行了相关推普海报张贴的活动。海报出现在商场门口,公交车上,地铁站台等多处公共场合,对宣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访谈典型人物群体,发掘乡村振兴动力
为了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开展情况,团队对“士”“农”“工”“商”“学”等五类不同身份与年龄的群体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团队成员亲自访问了民进新疆区委会参政议政部副部长驻莎车县恰尔巴格乡米韦果勒村第一书记刘淑政、阿格达拉镇政府财务室“三支一扶”干部古丽努尔•阿德勒别克、尼勒克镇团结路宝丰超市的经营者王秀芳、额敏县村民唐努尔、塔城地区塔城市住建局干部华民、重庆市黔江区册山村村委成员以及学生祖力亚尔。
其中我们深入探访了恰尔巴格乡米韦果勒村第一书记刘淑政,在谈到关于推普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他表示:“推广普通话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四、五年实现脱贫攻坚和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尤其是产业就业方面,普通话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产业种植方面像林果业、大田作物种植,将内地乃至国外先进的实用技术传播过来,国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咱们老百姓的理解能力也在推普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就业方面,推普的作用更为明显,从前咱们百姓出去就业十分困难,因为国语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能力弱,发展较落后,所以就业成色非常不理想。经过四、五年的推普,我们青壮年劳动力,通过国语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技能,出去就业非常快,就业质量也很高。比方说大中专毕业生,还有技工学校毕业的、普通话程度较好的孩子出去就业非常容易,收入也比较可观;像年纪较大的普通话水平较差的就业一直是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抓,现在有了很大的起色,我想在社会各界的影响下,尤其是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通过普通话培训来提升百姓综合素质的渠道会更宽更广!”
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推普对乡村振兴乃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普通话推广不仅仅便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语言沟通,更是综合素质提升、脱贫致富、提高就业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投身到普通话推广的活动中,以当代青年的担当和使命为祖国推普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