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是人员密集性的高危行业,为了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需要大量高、精专业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建设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及管理人才队伍。
面对煤炭行业的新形势、新任务,中煤新集培训中心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企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人才培训工作,切实发挥人的主体地位作用,为此,培训中心结合当前培训工作实际,创新提出并开展了“五色”教育,打造了人才培训与培养新模式。
一、理想信念为“魂”,凸显“红”的底色
培训中心将感悟“理论之源、情怀之根、信念之基”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用理想信念“铸”出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凝心聚力培养“信仰坚定”,破解“价值困境”上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培训教育优势,积极构建“大培训”育人格局,以“党建+培训”双线并进的总体思路为指引,逐步建立起“学习、研习、践习、传习”四维机制,形成“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党建思政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
(二)规范培训为“基”,提升“安”的成色
以现有人才为主,以招聘或引进新人为辅,不断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的跨越式发展。一是严格落实《煤矿安全培训规定》(92号令)要求,严控过程监管,确保全覆盖、全脱产,实现参培率、合格率、持证率100%,切实做到应培尽培,依法依规。二是结合煤矿岗位工作实际,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VR系统建成投用,同4D影院形成配套警示教育,切实增强职工敬畏生命的理念,强化安全意识。三是强化规程及作业标准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对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等内容的培训学习,为保障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三)校企合作为“口”,彰显“马”的本色
现代化人才不仅要在教学科研的“象牙塔”里研精致思,更要在服务大局的“练兵场”上锤炼筋骨。在培训模式上,中煤新集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打造优秀的人才梯队建设。
一是聚焦“内训师”队伍建设。从全公司选拔资历过硬的骨干组建企业内训师队伍,聘请中国矿业大学量身定制开展培训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企业内训师队伍,力争尽快培养一批与时俱进的、既有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又深刻了解公司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讲师团队,他们不仅是公司的布道者,更是公司经营智慧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二是聚焦“一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做好对选定并抽调相对优秀的煤矿班组长、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等一线管理人员进行全脱产素质提升系统培训,进一步丰富与拓展知识眼界,同时强化管理能力再提升,不断满足企业战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三是聚焦“特种作业”人员队伍建设。与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开展合作,重点对基层重要岗位、重点专业、骨干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学历教育培训,以取得中专学历,满足《安全培训管理规定》(92号令)中的硬性规定。
(四)网络平台为“剑”,破解工学矛“盾”特色
作为人员密集性行业,人员多、工种杂,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工学矛盾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较为尖锐的问题。为妥善缓解工学矛盾,提升培训效果,培训中心深入推进“互联网+”培训,自主开发了线上培训系统,实现培训教育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煤新集培训教育平台开发上线后,依靠平台,逐步推进专项素质提升培训。采取“集中辅导+线上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方式在全公司开展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班,培训班采用“线下+线上”“集中+分散”双结合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人数限制,有效解决部分学员存在的工学矛盾。同时,发挥各单位组织优势,强化线下学习优势,安排集中统一收看与分散回看相结合,确保学习效果和巩固学习成果。当前,平台已上传各类学习课件462个;推送了各项课程资源205条,建立内部讲师信息档案351人、外部讲师信息档案140人,学习涵盖课程554项,已建立各项培训班1520个,学习累计达4万余人次,不仅节约了培训成本、缓解工学矛盾,更提升了培训效率,打造了全新培训模式。
(五)理论联系实践为“砖”,打造“研”的金色
聚焦难题找突破,积极有效深化实践课堂。当前,公司结合各单位实际,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研究表明,成果转化约为15%,说明有85%的成果都被浪费了,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因此,培训工作要从实际应用角度去开发需求,精心策划内容,促进主动积极投入到培训中。一是聘请矿上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技术大拿、工程专家、首席技师担任相关工种的实操兼职教师通过以点带面,放大技能培训和技术传承的辐射效应。二是通过仿真教学设备模拟现场真实场景,能以声、光、文字、图标等形式,对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引导、操作提示、考核项目讲解、错误操作纠正等环节上更为直观、更加真实地提供井下施工作业现场场景、环境的体检,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三是按照教学大纲,对学员需求、教师安排、教材选用、课程设计等方面“量身定制”,采取模块式、小班制、分组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实现培训与岗位实际相匹配,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够和老师近距离接触交流,让培训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高质性。
着眼未来,我们要持续深入开展了“五色”教育,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稳步采取引进、培养、共事等措施,大力推进实践锻炼工程,充分调动全公司职工的积极性,有力促进工作、学习、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争尽快形成人才规模稳步增长、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人才水平日益提高、用人机制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的大好局面。为中煤新集公司的“三好三高”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不竭动力。
(中煤新集公司培训中心 李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