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文盲村妇好家风!辛苦培育出本科生儿子和硕士生、博士生孙子

作者:朱成凌 2022-08-02 12:15 来源:煤矿安全网 文盲 村妇 家风 本科生 儿子 硕士生 博士生 孙子

  一

  一字不识的母亲,虽然已去世多年,但她培育的朴素到极点的良好家风——吃苦耐劳、积德行善和勤俭节约,却在我们这个家庭传承了下来。凭着这良好的家风,母亲把她唯一的儿子——我,培养成了大学本科生,把她的孙子们一个个培养成了硕士研究生、网络工程师和博士研究生。仅凭这些,我们家在当地邻里之间和十里八乡被传为美谈。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的人很少有几个上好学的。如同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里》所说的那样:母亲发誓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的母亲却非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验证她争强好胜的性格。有人过来劝父亲说,你看看现在咱庄上有几个上好学的?即使上好学,又远走高飞、不在你身边了,岂不是白养了一个儿子?还不如让他到田里,种地给你搭把手,现得计。这种观点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她说,就是拉棍要饭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出一个读书的儿子来。

  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绝对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入学后,写作业是我的日课,而检查我的作业却是她的日课,虽然老人家不识字,甚至有时候会把作业本拿颠倒了,我却从不敢撒谎逃避做作业,抑或做作业时“偷工减料”去欺骗不识字的母亲。不论农活多忙,家务活多累,母亲的“日课”从未间断。那时候,她经常给我念叨的是这么两组句子,算作“思想教育”或“励志教育”吧!频率是两三天一次,至少每周一次,直到今天记忆犹新。我想,应该是终生难以忘怀了。

  其一是:

  学习文化要努力,

  进步还得靠自己,

  不怕困难多练习。

  当然,今天我知道,这应该是某一首诗的其中三句,而另外的一句,母亲记不得了。但是,下面的这首诗却分明很完整:

  从小读书不用心,

  不知书中有黄金,

  如知书中黄金贵,

  夜打明春下苦心。

  虽然后来我明白,末一句应是“夜打明灯下苦心”,每当娘以这首诗示我时,我也有意不去纠正老人家把“灯”字误作“春”字。

  靠着这么几句话,老人家硬是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也是靠着这么几句话,接着又把孙子一个个培养成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网络工程师!

  出于种种原因,我的几个儿子一直在我母亲身边生活。老人家像当年教育儿子一样,又挑起了教育孙子的重担,只是这担子比当年更重了,因为她的孙子们更调皮、更顽劣。虽然“隔代亲”,但我的母亲对她的孙子们一点儿也不溺爱,甚至比当年教育我时,严厉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些年,我的大儿子读博士时,获得国家奖学金,手捧着数万元的成果,他情不能自已,泪眼婆娑地告诉导师:“这,也有奶奶教育我的成绩!”

  母亲的一生,是为子孙活着的一生!她终生奉行着这样的信条:

  人留儿孙草留根。

  人留儿孙防备老,

  草留根来来等春。

  二

  “吃三分,留三分,还有三分养穷人。”这是娘经常教育我的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饥饿的年代,母亲去拾麦,刚到村口,遇到讨饭的一对父子,父亲让儿子进村讨饭,儿子感到难为情,不肯去,父亲一巴掌打过去,儿子疼得跳了起来。母亲看到这一幕,赶紧把自己带的用作午餐的一个大厚馍给了他们。和母亲同行的季家二奶奶说,你给他们掰一半就行了,看你中午吃什么?母亲回答说,中午搓几把青麦吃就充饥了。母亲的举动把乞丐父子感动得下跪道谢!

  几十年来,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已成为我们家的自觉行动,为弱势群体慷慨解囊几乎成为我们家庭成员的本能。敬老院、孤儿院和救助站等,都曾留下我们全家人奉献爱心的义举。汶川地震后,我们全家人都分别以多重身份捐款多次,父亲以中共党员和村民的身份在党支部和村庄捐款,母亲以村民和基督教徒的身份在村庄和教堂捐款,儿子们在就读学校、老家和志愿者组织捐款,我和爱人则分别在各自单位和老家捐款。在我们全家人看来,帮助和周济他人,是最幸福的享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母亲的教育、熏陶和影响下,我积极主动地把爱心事业推向社会更广阔的层面、辐射到更大的范围。踊跃参加爱心组织,经常参加爱心活动,及时撰写爱心稿件,以吸纳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慈善队伍中来,让世界充满爱,让每一个生命享受爱的阳光的沐浴!

  三

  母亲离我们而去了,但她把宝贵的品质留在了这个家里,并且永远延续,使得这个普通家庭拥有着珍贵的被偷不走的精神财富,是我们骄傲的炫耀。

  勤劳持家、勤俭节约是母亲一生遵循的准则,她也用这一条约束着每一位家庭成员。就是在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的时候,也不允许铺张浪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直到母亲去世的前一年的热天,她依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用她自己的话说,穿衣服“笑冬不笑夏”,总能为自己的节俭找到“理论支撑”;即使为她买了新衣服,她也舍不得穿。

  在穷苦的年代里,父亲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到了最后,母亲干脆用一块大大的补丁把父亲上衣的后背部分整块换了下来。

  在老辈人的影响下,我考上学去外地读书时,依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儿子们读大学之前,都各自穿着校服,从不和同学攀比穿名牌,我们丝毫不觉得比别人矮半截。

  母亲省吃俭用但并不吝啬。每逢家里来客人,她总要弄一桌很好的酒菜来招待。她说:“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传名。我可不能让人家说咱小气!”

  如同一首歌曲所唱的那样:这辈子做你的儿女还没做够,央求下辈子,您还做我的母亲!永远聆听您的教诲,永远感受您的言传身教!

  (联系方式 177 5619 2368)

下一篇:风中的铃声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