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
近年来,色连二矿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紧紧围绕“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通过健全完善机制、创新政策、搭建平台,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全力推动色连二矿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双边教学,理论实践双提升。走进色连二矿赵海龙技能大师工作室,集团公司“90后”的“资深技师”赵海龙正在给三十余名职工就“电光”馈电开关常见故障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地授课,大家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的吃着“小灶”,这与过去单纯式台上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了解,由于煤矿的特殊性,防爆设备在井下不能随意打开开关设备,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干了两三年都不了解其具体结构和性能,这也是煤矿井下电气人员技术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作为色连二矿矿井维修电工,赵海龙已经是W5序列的高级技师了。谈及工作室升级改造时,赵海龙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借助工作室平台的实操设备,采取理论授课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将每个原件结合理论图纸进行解剖,将每个设置功能隐含的保护作用进行分析,让学员从本质上了解开关设备,不仅教的效果得到提升,就连学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学员小李在接受培训时说:“矿上把课堂搬到了实操培训基地,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能掌握解决的办法,而且可以学到更全面的理论知识,相比较之前在“坐教室、看PPT、听授课”的传统教育模式,现在学的更快,记得更多”。
发展之要,惟在得人。该矿一直重视职工成长发展,建成了电气实验室、PLC电教室、机修车间、瓦斯检查以及安全监控仪器维修等实操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操实训基地作用,有序开展采煤、掘进、机电、一通三防等专业的实操实训,加强对青年职工操作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效果。
该矿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搬到”课堂,把问题当教材,把难题当课题,以讲解、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现场讲解常见设备故障排除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让学员在培训中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自从赵海龙技能大师工作室升级改造以后,我来学习的频次就多了,以前听不懂、看不明白的,现在利用可仿真培训电视设备就能观看3D仿真、动态演示,画面生动形象,配音讲解清晰,等同于手把手教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正在接受技能提升培训的学员们如获至宝地说到。
搭建成长舞台,助力岗位建功。“我是2013年来到色连二矿,当时就是啥也不懂的毛头小子,跟着师父一点点学,跟着企业一步步成长,从普通瓦斯检查工到集团公司第二届职工技能竞赛‘ 状元’、淮南市‘安康杯’先进个人,我的成长离不开矿上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离不开矿上搭建的成长平台。”通风综合队白睿满怀感恩地说到。
近年来,该矿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轮值班队长工作、加强大学生轮岗锻炼等多种方式,挖深人才“蓄水池”,让“水”多起来、活起来,有序流动起来,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现有33名80、90后基层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31名一线职工成为了班组长。
在此基础上,该矿还以技能竞赛为载体, 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五小”竞赛、技能竞赛、师徒结对子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职工专精技术、提升能力,形成了“以比促学、以赛促练、以考促训”的良好局面,为矿井健康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着眼未来,色连二矿将牢固树立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着力构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考核长效机制,积极搭建劳动竞赛、创新创效、创新工作室三个平台,不断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矿井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