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雷锋精神奉献光与热
34岁的李荣斌,现为平庄煤业西露天矿通风区的一名副班长。他不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而且在生活上他还积极参与社会爱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学习雷锋精神的初心,怀着一腔热血,冲在志愿服务活动第一线。他无私奉献的行动,鼓励了一大批弱势群体重获信心和希望,也吸引了像他一样的热爱生活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用自己热情与爱心温暖身边每一个人。
为聋哑儿童打开“封闭之门”
“他们的心更敏感,他们比我更懂得更珍惜什么是爱,什么是希望,什么是幸福。”2019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李荣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赤峰市平庄东城街道有一家“回音聋儿康复乐园”,那里有10个来自江西、辽宁等地的聋哑儿在那里学说话、学文化。李荣斌看到这些残疾孩子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便带领3名伙伴当起志愿者,购置了一些儿童读物、学习用品、儿童食品,还有新衣服、新书桌前往奉献爱心。然而,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李荣斌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流,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孩子们单纯的眼睛、青涩的脸庞让他逐渐平静下来。
李荣斌经常说:“我要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有像我一样对聋哑孩子们充满耐心,并愿意与他们进行心灵上交谈的人。”于是,他便开始经常教孩子们朗读文章,给孩子们将来与人交流做铺垫。就像“回音聋儿康复乐园”这个名字,李荣斌坚信,对这些遭遇不幸的孩子一直念念不忘、悉心照料,将来必然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回荡美丽的回响。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聋哑儿童封闭的心灵被李荣斌用真心缓缓打开,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后来,李荣斌和志愿者们只要去看望孩子,聋哑儿童们都会跑过来,用刚刚学会的几个词语,兴高采烈地喊着“周末叔叔,我们想你!”
在黑暗中收听“最动人”的声音
“以前我在收音机里听过电影,可很多时候都听不明白,现在这些孩子在我身边一讲,就像给我换了一双‘眼睛’,我一想,就出现了活灵活现的场面了!”2023年1月5日,在正“看着”电影的西露天街道福安社区,74岁的失明老人郭秀芝激动不已,而在老人旁边说电影的就是李荣斌。
2015年7月,当年30岁的李荣斌,到元宝山五家镇房身村开展志愿服务时了解到,72岁的盲人张树森是在3岁时得了麻疹后失明,生活上全由大哥照顾。李荣斌和老人聊生活琐事,一下让老人打开了“话匣子”,盲人张树森说:“我活了一辈子,平时憋的荒,就听收音机,要是能看上场电影该多好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荣斌回去之后就发起组建了一支为盲人说电影的志愿者小分队。在交谈中得知了张树森的喜好,他们确定了《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并开始搜集资料、写讲解稿,反复练习讲解。
“有时电影里出现了背景音乐和各种声音,可失明的人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就得把人物的动作、表情,环境中景色、气氛的变化等小细节都精准清晰地表述出来!”李荣斌说,即使无法给他们带来光明,但至少能做到让他们在黑暗中不再孤单。
在元宝山区乡镇、街道、影院,目前,李荣斌配合协会组织志愿者坚持开展说电影活动,已经为盲人讲电影6部,累计140场,服务盲人1.2万余人次。在社区,74岁的失明老人郭奶奶感激地说:“以前眼睛看不见心里总有个疙瘩,现在有李荣斌这孩子陪着我,也知足了。”
为“最可爱的人”点亮一盏灯
在寻找“最可爱的人”的活动中,李荣斌带领志愿者来到元宝山区马蹄营子村复员老兵张义家慰问。张义的儿媳妇王瑞英介绍:我的公公张义1950年抗美援朝运送战场急需物资时,腿部受伤,落下毛病,现在不能行走。李荣斌就主动承担起了定期照料老兵张义的义务。
在来往中,这些老兵给李荣斌和志愿者们讲了很多抗战的历史故事,李荣斌敏锐地发现,很多复原老兵都90多岁了,他们那些宝贵的抗战经历面临消失的危险。为了“抢救老兵”“抢救历史”,他牵头成立3个“关爱复员老兵”志愿服务小队,并任1小队队长,带领志愿者与时间赛跑,在关爱3名复员老兵中,整理老兵身上的抗战故事。
李荣斌说:“尊重老兵就是尊重历史,‘最可爱的人’绝对不能被我们遗忘!”他们唱响“三部曲”:一是陪伴,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开展“一月一陪聊”活动,3个志愿小分队9人,对3名老兵每月走访慰问;二是采访,为3位老兵撰写事迹材料1万多字,印刷出书2000册;三是拍片,他们为3位老兵拍摄微视频3部,利用公众号、快手、抖音、微信群等宣传老兵事迹,还到学校给小学生讲述老兵“红色故事”。老兵们说:“ 这些志愿者,贴心啊,赶上我的‘小棉袄’了,咱老兵享福啊!”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李荣斌始终默默地开展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带给他人以帮助、用爱心留给社会以温暖。他的行为得到了上级组织和社区组织的高度认可。2023年,李荣斌被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被赤峰市委宣传部和赤峰市文明办评为2022年第四季度“赤峰好人”。 齐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