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配套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1个实时管理平台的运营加持、4场点评分析会的追赶超越、3次专项调研的深度摸排、38种机器人的云端创效、3个新技术的首创应用、 28项成本管控创新举措的同台竞技……
从全面预算到精准计算,在一秒一吨煤的高效运营模式下,深耕内循环、提速外循环已成为柠条塔公司降本增效新答卷上的鲜明目录。随着“云套餐”的相继推出,井上下各经营单元全线出击,降本增效底气十足且“亿”气风发。
链接“科技云”,引进3个首创轻松获亿
让数字在云端对话,赋能高产高效经营活力。在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相继触发下,各层级技术骨干纷纷“揭榜挂帅”,瞄准11个“卡脖子”难题,精心选题、精准破题,随着6个科研项目拉开序幕,首创技术不断扩面升级,将“科技量”转化成了账本里的“含金量”。
变周期检修为状态检修,对电网、开关和控制系统进行在线定值计算,单单一套电力物联网平台的上线运营,就能减少6天停产检修,人工成本节约至少60万元,就一个变电所而言,每年预计增加经济效益2.4亿元,并实现了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
柔性支护技术优化升级后的优越性在N1217工作面得到了验证。按照无煤柱工艺优化南翼2-2煤西南区域巷道系统布置,掘进进尺预计减少14000米,从首次应用的“6000万元增效”到当前的“7000万元降本”,高产高效的柔性生产系统迅速释放出巨大经济效益。
采用煤层压裂软化技术,就能实现初采即达产,以S1233工作面为例,预计创效2.6亿元。建成井下混凝土直供系统,运输成本可降低50%。洗选工艺二期技改投产后,单日洗中块产量增加150%,月度创收1.5亿元……科学技术衍生的经济价值和安全效益显而易见。
提速“计算云”,守好3关过程减亿
让数值在云端实时监控,赋能全面预算经营活力。柠条塔全员紧盯生产环节,从设计到检修,从现场到管理进行全过程管控,“人人都是大管家,天天算好一本账”的节约精神已经成为“现象级”的风向标。
“做不到最优设计,就是最大的浪费,对设计参数的精益求精,就能大大降低工程费用。”防治水技术员张琦在设计时,把每个钻孔的仰角上调1°~3°,孔径扩大19mm,钻孔施工量就能下降35%,单次工程费用就可节约128万元。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对大型设备进行庖丁解牛式的精细检修,就能让成本大幅下降。”丁金耀用行走箱左侧驱动轮部件更换代替了整体换新,优化了13道施工流程,为S1232工作面节约新材料费1560万元,且创效1680万元。车间组织的N1215、S1232、S1204三个工作面的配套设备维修,累计节约成本3548.6万元。
“在小改小革中挖掘出效益,将生产的废旧材料回收复用也是一笔大大的收入。对导向滑靴易磨损的导向口和卡槽两个部位进行补焊,滑靴就可以重复利用,单个工作面就可节约70万元。”综采二工区副区长郭正刚念着他的“降本经”。
织密“共享云”,示范点释放出管理新效“亿”
让数图在云端结网,赋能数字带动经营活力。从“一树花开”到“满庭芬芳”,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创客工厂等降本增效示范点的带动下,干部职工变身为“智慧管家”,从管理上深挖内潜,拉满成本管控活力值。
用好边角料建好“练兵台”。走进创客工厂,迎宾机器人灵活可动的关节、智能语音播报,闪耀着柠司工匠的智慧之光。螺栓、铝合金等废旧零部件经智能改造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再经过信息数据集成,设备管理费降低了1553.66万元。
在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同时,柠条塔管理创效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申报的《大型煤矿企业智能化生产条件下的管理变革》荣获了第二十八届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围绕生产经营建立了100多个成本控制点,量化分析盈亏,实现了项目成本与管理过程同步。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创新推行的“5+1”生产检修模式,每天增产原煤4700吨,日创效达329万元,每季度至少增收1.5亿元。
用新技术搭载新模式,“柠条塔牌”降本增效案例如雨后春笋,陆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