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踏春

作者:刘波 2023-04-24 17:14 来源:煤矿安全网 踏春

  清明节前,孩子嘴里嚷嚷着说按照老师的要求清明节当天踏青,老师安排的实践活动在孩子眼中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我和爱人也趁着清明节放假休息出去走走,释放下接连几日阴雨天气的憋闷,去山野间感受下自然的气息,与初春来一个亲密的拥抱。

  从家里出发,横穿窟野河,向着东南方向沿盘山公路而上,几分钟就到了红石崖村的山顶,村子离城很近,得益于近十多年两山绿化工程的持续实施,石山上种满了松柏树,其中有四棵侧柏树的树龄超过了300年,被市里列为古树名录中进行挂牌保护,四棵柏侧树围绕着凸凸的石头山顶而生,仅能站数人的山顶平台上用粗糙的石头垒砌了一个小小的佛龛,一尊更小的铜制弥勒佛像孤独的坐立其中,显得既不庄重严肃,也不协调。儿子围绕着佛龛转了一圈,没有半点肃穆之感,手指佛像给我说:“这是大肚弥勒佛”,动画片中教给他的神佛基本知识点掌握的还算扎实。

  沿着通村公路继续向西而行,路过一个特色种养殖基地,里边养了鸵鸟、林麝、梅花鹿,在路边停车透过车窗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鸵鸟高扬着头摇动着屁股在圈舍里来回穿梭。养殖场旁边的山坡上绿意初显,夹杂在干枯的沙蒿枝间的紫花苜蓿吐露着初春的气息,一丛丛的格外喜人。用手拨开枯草,三个手指轻轻的揪住露头不过三五寸的苜蓿芽,一掐一提,嫩绿的苜蓿芽就到了自己手里,放在鼻尖处轻嗅,清爽的气味窜鼻而入,鼻腔里都是春天的味道,无愧春天第一口鲜的美名。儿子随手拿着一个纸袋子,我手把手的教他如何用自己的手指来掐苜蓿芽,既不能伤到苜蓿的根,又能把春天的第一口鲜采摘在自己的手里。儿子第一次上手掐,没有掌握用力的窍门,狠劲一捏一拽,连带着白里透红的苜蓿根一块从土里拽了出来,看着自己的成果还洋洋自得,不懂得怜惜生命,我耐心的给他讲用力的技巧,传授他珍爱自然馈赠的法门。父子二人一人掐一人张开袋口盛,不一会儿就采了半纸袋的苜蓿芽,足够凉拌一盘苜蓿菜,带着满足顺坡而下,再次驱车沿路而行,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远处一个山坡上满坡的杏花开放,“草色遥看近却无”,停车走入这片杏花林时,杏花那种恣意张扬的热闹劲儿反而少了很多,儿子倚着杏树背诵了一首杜牧的《清明》,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另一个作业。

  回程的路上,看着漫山遍野种植的松树、柏树、白蜡、三角枫等,思绪万千。我小时候是不吃苜蓿芽的,村里苜蓿也很少,主要是野生的,奶奶总是讲起春天杏花开的时候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农人不会诗情画意的关注那个花开那个花落,苜蓿芽刚刚冒出头来就会被掐下来和土豆一起做成然然菜,饱腹充饥最打紧,也不顾不上味道是不是鲜美。上世纪九十年代陕北开始退耕还林,坡度过大、地力差产量低的很多耕地都变成了林草地,林草地上主要种植的是苜蓿、柠条、紫穗槐、沙打旺等同属豆科的几个品种,一方面它们的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另一方面豆科植物在固氮和恢复地力方面有独特优势,根系发达,利于固土和防止水土流失。我曾经跟在母亲身后,在自家的几亩坡地上种苜蓿和紫穗槐,苜蓿种上后,草收割用来喂牛羊猪,秋天打下草籽可以卖钱,退耕还林按亩数每年还有固定的补偿款,综合起来农民不吃亏,这才有了持续多年的陕西绿色版图北移,也有了现在的毛乌素沙漠重回绿洲。

  到家后,我和孩子将苜蓿芽捡净,用水冲洗数遍,洗净泥土,进热水稍微抄一下,捞出后过凉水沥干,加入盐、糖、白醋、香油、味精拌匀,摆盘上桌,春天的第一口鲜终于吃进了嘴里,只此一口,人间至味,揽尽春风,夫复何求。

下一篇:小气的老刘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