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让廉洁代代传承
古人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题记
从古看到今,人人都唾弃贪腐,赞扬清廉,所以清官受人敬仰,流芳百世;而贪官受人唾弃,遗臭万年。
泱泱中华五千年,我们看到了祖先留下来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那就是中华民族“廉洁奉公、防贪防腐”的优良传统美德。从春秋战国时期“三退赏赐”的晏婴,到明朝时期“两袖清风”的于谦;从北宋时期为官清廉的“包青天”,到抗战时期坚持勤俭为本的毛泽东……这些历史人物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廉洁,当为做人之本!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所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在中华五千的历史长河中,和他们这些一样的廉洁之士不胜枚举,这些人闪光于青史之上都是因为他们能够克己奉公、守信自律,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足以让人敬仰膜拜。他们恪守“清正廉洁为宝”的人生信条,能够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这种文明的传承也把廉洁奉公铸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让这个远在现代的社会也同样沐浴在廉洁文化光芒的普照之中,让人人充满诚信,事事讲究奉献。贪污可耻,清廉光荣将成为人人追求的目标,正是如此,廉洁文化也将会彻底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