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一定要避免麻痹大意的思想,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杜绝交接班中安全注意事项未交待清楚的情况发生。”在古城煤矿供电队党支部书记的办公室,支部书记李卫东和当班排查中的“不放心人员”说到。
这是古城煤矿对各类安全“不放心人员”采取观察和谈心谈话的方式进行分类排查的一幕,也是该矿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性,减少不安全行为发生率,引导员工树立“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班组安全建设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
基层班组是安全生产的落脚点,综观各类班组安全生产事故,许多都是由“不放心人”造成的,可以说“不放心人”是班组安全生产最突出的“瓶颈”和“短板”。古城煤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举措,将“不放心人员”分为11种类型,“不放心班组”分为9种类型,分别进行登记归类建档,对症施药,跟踪帮教,切实把“不放心”变“安心”,全力夯实矿井安全生产根基。
“我们充分利用岗前仪式、班后会等时间,采取问询、察言观色的方式掌握每名上岗员工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对安全意识淡薄、情绪不稳定等员工重点管控,同时对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基础病的员工每班进行血压测试,签字确认,并告知其上岗可能存在的危险,指定专人进行包保、帮教,做到‘班班排查、日日小结、月月总评。”该矿皮带队党支部书记史岩峰介绍道,力保员工不带情绪上岗、安全上岗。
该矿对“不放心人员”实行动态化分层次排查,由班组长在班前会上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措施,对本班组的所有成员的精神状态、安全责任意识和不稳定思想苗头逐一进行排查,严防无安全意识能力员工上岗;并积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对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及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清的员工,严禁安全不放心人员入井、带隐患作业。同时,跟班队干和安全员对照《互联保票》对作业现场所有人员动态开展班中巡查,进一步强化单独、零散作业人员的班中作业行为规范,消除违章行为。在日常管理中,除了班组所有成员进行个人自查,并相互监督排查之外,队长、书记、分工会主席等人员在周二五、圆班会上集中对所有人员的身体、情绪、思想、家庭等变化情况进行研讨、摸底、排查。
此外,以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安全大检查为手段,该矿重点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各部室、队组集中对井下所有地点、岗位进行全覆盖排查,重点对过构造、贯通等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关键环节、对作业中的所有人员进行重点排查。其中,加大了对业务科室检查质量、隐患整改落实进展情况的通报考核力度,并积极推进安全隐患收购激励机制,发挥正向激励的杠杆作用,推动全员参与查找隐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我们在井下监督巡查中发现,安全员对‘不安全行为’存在‘钓鱼执法’的情况。为了完成查纠指标,有些安全员对现场有苗头、有倾向性的‘不安全行为’不去制止,而是等违章发生后,未第一时间告知违章人的情况下,自行上报,自行处理。”针对安全监督检查中存在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该矿安全部负责人杜军说:“对此,我们重新修订了《不安全行为管控》管理办法,出台了‘双签表’规定,要求必须现场检查人员与当事人均确认后方可上报,班组科派专人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再次落实,分析客观原因,确保排查工作科学合理。”
在管理“不放心人员”的基础上,各队组每月根据《班组考评细则》,组织各班组日常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逐项分析、完善改进措施,并每季度对所有班组进行综合打分,评定“不放心班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不放心班组”管控提升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提升时限、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人等要素。
“班组长是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在班组管理中,一些年轻班组长缺乏基层经验,管理能力存在‘本领恐慌’的现象,例如部分队组以专业化人员为主,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低、接收新知识新标准较为困难,导致现场细节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自管意识较为薄弱,各类零打碎敲事故时有发生。”该矿班组管理科负责人王强说。
为了抓好现场隐患整改闭环,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减少“三违”现象发生,该矿对综合评定为“不放心人员”“不放心班组”的单位和个人执行现场跟班提级、部室包保提级、考核提级管理,并将其纳入岗位专项安全知识与风险管控再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员工教育培训中心资源,分专业开展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使用理论+实操培训方式,重点推进实验室模拟操作和现场体验式操作,提高员工实操能力。同时,大力实施“传帮带”“师带徒”人才开发计划,加快形成高、中、初级人才梯队建设;对班组长、骨干技术人员定期对标学习锻炼,到现场跟班写实,积累基层经验。截至目前,该矿累计开展各类安全培训20余次,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救、互救,矿井灾害应急处置,消防安全知识等专业性培训,有效提升了干部员工的自救处置能力和事故防范意识,确保了矿井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