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笔下有一位“差不多先生”。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得了病,医生没找到,就找来了兽医,最后落得一命呜呼的下场。这位“差不多先生”看似看破世事,实则做事敷衍、不负责任。故事虽然滑稽,却是当今一些人的真实写照。
当前,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机遇与新挑战层出不穷,但是仍有人以刻舟求剑式的粗放思维看待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有的单位和个人将扶贫工作与给钱给物画等号,单纯“输血”,至于贫困户是否真脱贫则抱着“差不多就行”的态度;还有的地方披着“精细”的外衣实则搞粗放式管理,在城市管理中要求“片叶不留”,却无视管理成本的不断高企与管理效能的不断降低……日常工作中,他们以过得去、应付上级为行为准则,不在乎是否真正解决问题。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表面看,这种粗放思维和方法似乎没什么大碍,但倘若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抱着“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干工作,那么层层叠加起来,最后的结果该有多么大的误差!
与粗放相对的是精细。时代在变,发展的内涵也在丰富和完善。新阶段的发展,不能再沿袭粗放式发展模式,而要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陕西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处在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的阶段,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必须摒弃大而化之的模糊和笼统,去粗取精,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精心谋划的工作措施实现精准到位的工作效果,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从而让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推动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