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夜班,河南能源鑫龙煤业贺驼煤矿综采队皮带司机朱赤峰看到1#煤仓满了后,就用倒链把一个搪瓷溜槽搭接到皮带头,然后固定牢固。皮带开机后,原煤顺着搪瓷溜槽顺利落入2#煤仓。
“这节溜槽可是省了大事了。”朱赤峰说,“如果不使用它,就要铺设一部刮板机,换煤仓出煤时,还要固定一名刮板机司机。”
贺驼煤矿井下2#煤仓原来为矸石仓,距1#煤仓有六七米距离,且地势较1#煤仓低,因采掘头面布置调整,处于闲置状态,再加上1#煤仓时常因仓满而影响生产,该矿就打起闲置矸石仓的主意。
“现在有一种搪瓷溜槽,光滑度高且耐用,咱可以借用两个仓之间的地势差,让原煤从皮带顺着溜槽自然下滑至矸石仓。”在如何利用矸石仓的讨论会上,综采队队长吴文教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购买搪瓷溜槽、设计现场方案、效果检验……两天时间,一个简单、方便、省力省人的原煤入仓模式产生了。
“较刮板机运输,每月节省设备费、电费、人工费至少5万元。”吴文教算了一笔账。
“我们正在进一步优化搪瓷溜槽的搭接方案,计划使用液压装置,届时只需推动操作阀就能实现搪瓷溜槽的顺利搭接。更加节省时省力。”该矿生产副总经理王东伟说。
无独有偶,掘进队职工岳新发创新的皮带调平装置成了全队职工的喜爱。“原来调整井下皮带至少需要三个人,两个抬皮带架杆,一人垫木板。用这个装置后,一个人就能完成皮带调平的活。省力省人,工效还高!”掘进队职工李朝阳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笔者看到,皮带调平装置其实很简单,一根废钢管加和一根长螺栓作可调节支架,一根废旧锚杆作调节器,加个螺栓为支点,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把三个人干的活变成一人就能完成。
用创新实现创效,用创新降本增效是该矿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采取的重要措施。为此,该矿加大创新氛围营造力度和创新制度落实力度,引导全员参与创新,以创新提高企业安全系数、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微型π型梁修复机、皮带清扫器、次煤分组筛选装置、感应式洗靴池、自制加长锚杆搅拌器……一时间,技术创新如雨后春笋在矿井不断涌现。据该矿技术创新负责人介绍,前七个月,矿井收购技术创新30余项,为企业增加效益近200万元。(范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