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评价、贴标签、任意打断,这些语言暴力使人们之间僵硬、隔阂、冷漠。幸运的是上帝送来了一位非暴力天使!他就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他早年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充满暴力的生活环境促使他去了解是什么让人们互相伤害,以及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矛盾的和平解决。这个愿望引起他对临床心理学的兴趣。1961年,他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卡尔·罗杰斯。1963年,他创立了非暴力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交流方式,目前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层面和各种环境中,帮助预防和解决学校、家庭、商业、医院、监狱等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
沟通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可是有的人并不擅长沟通。比如以下场景:
上级对下级:“你一天到晚迟到,是不是要我送你一个闹钟?”同事对同事:“这是安排给你的工作,凭什么交给我?”老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这么差,不要上学了!”丈夫对妻子:“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这些都是暴力的言语表达方式。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出于对生命的爱而希望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改变,从而有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暴力的语言容易引起别人的痛苦。据作者研究,我们很容易被暴力的情绪掌控。道德批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是四种暴力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 也被称作“爱的语言”,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它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帮助,它的运用非常简单,就是将四个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
首先,对于观察是仔细看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结果,不带有情绪和评判。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其次,表达感受,只有更清楚地表达感受,才使沟通更为顺畅,当我们说“我觉得”时,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第三,说出需求,一个人如果生气一定是他的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批评和指责往往暗含着期待。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求,往往会得到积极的回应。最后,请求帮助,将我们希望他人做什么,具体详细的提出,只有我们把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公式是:“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只有真诚倾听,获得反馈,详细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
我们不妨把非暴力沟通的公式贴在便签上,当需要开口说话和解决问题时,就能随时调整表达方式。如果你觉得沟通成了你生活中的障碍,不如试试看看这本书吧。(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