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夜话中秋
岁月如梭,四季轮转,转眼间已是深秋,下了一周的细雨,却在中秋当日放晴,昨夜还在遗憾,今日就成了惊喜,没有月亮的中秋节是不完美的,提起中秋,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那银盘似的明月。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少千古名句,多写于中秋夜赏月时。李白月夜花下独酌,孤身一人正感愁闷,抬头望月似见古人,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留下千古流传的赏月佳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人王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夜露湿身,感觉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轻吟成诗,留下千古佳句:《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家”!同是望月,但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各有不同。
中秋佳节自古都是团圆的节日,描写中秋的诗句,也多是怀念思念,不论诗句意境如何,对月亮的描写却出奇的统一,“美如素,白如练”,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赏月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中秋始于周,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帝王之家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以示对天地日月的敬畏,直到唐朝时才真正成为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自此再未更名,流传至今,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跟中秋节相关的传说非常多。小的时候每逢中秋节,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喝着茶,赏月拉家常,我趴在奶奶的膝上,听她讲月亮的故事、中秋的传说。奶奶说:月亮上住着一位仙女,养了一只玉兔,还未等奶奶说完,我就抬起头看着月亮,着急的问奶奶:在哪在哪,我怎么看不到?奶奶指着月亮,给我比划着月亮里阴影的形状,这个是仙女,旁边捣药的是玉兔,你仔细听,还能听到玉兔的捣药声呢,我竖起耳朵,却什么都没有听到。后来读了书,才知道那个仙女叫嫦娥,这个故事叫“嫦娥奔月”。不管是神话还是传说,都寄托了人们渴望幸福团圆的美好向往。
从古至今圆月都寄托了太多的感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借明月写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通过月光、月色将相隔千里的两人联系在一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何等豁达;而宋代诗人朱淑真的《秋夜》更是将秋月写的传神,“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更是神来之笔,天上满月亮如银盘,却被梧桐树荫遮住,只能透过缝隙看到星星点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我仰望天空,暮色中一轮明月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