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万卷书和万里路是不相悖的,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记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毫无疑问,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这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让我们摆脱局限和狭隘。
有字之书内求格心,无字之书外求格物,读书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行路是身体力行的去感知生活,是阅历和经历的互补。古今中外各路大家,皆是破万卷、游四方,才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文书画。
最近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对诗仙李白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天才诗人大概才是研学的鼻祖,早年苦读圣贤书,盛年周游四海、结识了很多至交好友,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在游历中相遇相知,一同访隐逸名仕、览山川美景,投契的友谊更是传为佳话。品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热情豪迈、慷慨大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朋友情谊融情于景。据不完全统计,李白一生游历过18个省,200多州县,登山80余座,游览过的江河湖泊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除了读书,便是一剑一马行走天下,他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都是赞美名川大山的壮丽。这位大文豪所留下的诗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天性率真、胸怀豁达、无拘无束的自由心灵,一斗酒,一骑马,一剑天涯,这独特的魅力无疑都是万卷书的积累和万里路的见闻所给予的,若无踏遍山河的感悟,何来文心雕龙的奇思,又何来上千首传世的佳作。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虽占笔墨不多但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不但读过万卷书,更行过万里路。她出身皇商之家,天资聪颖,自小读书识字,父亲是云游四海的商人,宝琴自幼便跟随其父走遍三山五岳,“天下十停走了五六停”,饱览当地人文地理,山水风光,甚至漂洋过海,踏足过远在万里之外的“真真国”,真可谓是“旅游达人”。这些经历不但开阔了眼界,更是打开了她的格局,她与黛玉同是寄居于贾府,但却从不曾因人眉眼高低而伤春悲秋,相反她如磁石一般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贾母对她百般怜爱,大观园中其他姐妹与她相处融洽,她的阅历与见识造就了她知人情、懂变通、知世故而不世故。黛玉若有她的见闻学识广阔胸襟,又怎会为了周瑞家送宫花的顺序这种小事而反唇相讥、气闷郁结,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足见她的气量狭小。她的十首怀古诗,恐怕只有阅历和眼界宽广的女子,才能做得出来吧。
见过世面的女子,定是率真随性、豁达开朗的,取悦自己更知道如何善待他人。见过世面的女子,走过的路,趟过的河,都已沁入骨髓,化作云淡风轻从容自如的气质。
一如《琅琊榜》中的静妃,便是这样的女子,入宫前跟随师傅行走江湖悬壶济世,在宫中与世无争,闲时在院中种满草药,研究医理。从她让靖王在梅长苏处借阅《翔地记》就能看出,她对江湖游历的追忆和憧憬,《翔地记》虽是剧中杜撰的一本书,应该是本地理类书籍,记录了玄武大陆游历时的见闻,她兴趣于此,已异于常人。正因为她心怀山河,才有别于言皇后的颐指气使、越贵妃的娇蛮跋扈、其他妃子的委曲求全。她种花种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闲时看花开花落,朝乱时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用她的格局和智慧,成为最后赢家。
如今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跟着课本去旅行,在暑期已打卡了课文中的景点,身临其境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近名胜古迹,感受历史文化,当孩子翻开课本,带着画面去阅读去理解作家们笔下的辞藻,知行合一,哪里还会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无奈,在旅行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困难,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构筑更好的自己。
愿你我以万卷书为伴,与万里路同行,怀揣星辰大海,尝遍世间百味,阅尽世间繁华,仍觉生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