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李村煤矿共享加工中心创新设计一种卧式校直机
小创新解决大麻烦,小改革带来大效益。近日,潞安化工李村煤矿共享加工中心在修旧利废上做文章、下功夫,创新研制了一种卧式校直机,有效降低了材料损坏更换成本,切实将降本增效工作落到了实处。
工字钢、Π型梁具有稳定承载力,在矿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矿井的主要材料之一,在长期作用下,经常会出现弯曲变形,进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井下的安全生产。目前,由于井下条件限制,只停留在分拣阶段,暂不具备复用弯曲变形的工字钢和Π型梁的“整形”功能,导致效率低下,不仅浪费人力、时间,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现象,共享加工中心以节支降耗为出发点,积极开动脑筋,结合现场实际,反复查阅资料,按照材料长度、变形量等特点,边学边试、边试边改,经过一次次的校正和结果分析,利用电机、油泵、油缸和废旧边角料,创新设计了一种卧式校直机装置。该装置通过油缸卧放、中部使用卡箍固定、油缸尾部用穿销固定、油缸顶端加装平面模具的方式进行横向液压作业,并设计专用操作中空平台,保证作业过程中承受足够大的压力,让变形工字钢、Π型梁等报废材料重新焕发生机。装置制作完成的基础上,该矿还在操作平台两侧安装了两组活动托辊托座,利用该装置作业时,只需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阀进行操作,借住托辊托座进行滑动,无需职工搬抬,大幅度减小了人员劳动强度。
据悉,该设备投入使用可实现快速、批量整形,人工工效可达10根/人·天,全年可节省729000元左右,大大减小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材料损坏更换成本,为推动算账文化向纵深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