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煤矿积极倡树“人人皆可创新,处处皆可创新”理念,以创建全员创新企业为目标,着力构架“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平台、锻造品牌”为内容的“三创一品牌”全员创新模式,大力实施“全员创新·岗位增效”工程,实现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提升”,有力推动了矿井高质量发展。近日,矿井荣膺第四届“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称号。
激发活力下好全员创新“先手棋”。该矿创新“两员一库”管理机制,成立“创客引导员”队伍,对职工创新行动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审核;成立“项目评价员”队伍,对推荐成果产生效益和推广应用情况等进行评审及跟进评价;抽取“创客人才库”代表参加成果评审活动,对创新成果进行全程监督。优化“三级评价”培育机制,推行科室初审、副总复审、领导小组终审工作流程,逐步形成立项、评价、培育、推广机制。完善“四重奖励”激励机制,实行重大课题“揭榜挂帅”和创新课题征集机制,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基层即时奖励、矿级评审追加奖励、年度表彰奖励、推荐上级对等嘉奖的四重奖励机制。每年科技大会对优秀管理成果、小改小革成果、合理化建议等给予8000~50000元奖励,季度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给予1000~5000元奖励,奖出人才、奖出担当、奖出干劲。突出价值导向,坚持创新与提素“双轨并行”,创效与提质“双轮驱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建言献策,2021年以来累计征集合理化建议13000余条,营造鼓励探索、允许失误、宽严相济的良好创新环境。
广搭平台厚植全员创新“集聚地”。该矿打造技能提升平台,充分发挥以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三位“大国工匠”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作用,打造工匠宣传街、创新工作室、技能实训场、创新孵化园“四位一体”示范功能区,建成7大工种实训比武及19个培训配套场所。把创新创效活动与“星级劳模工作室”评比、“兴隆工匠”选树、“群星闪耀”技术比武、“学知查正比”工种擂台赛有机结合。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157个工种874场、15464人次比武活动,62人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4人分别被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评为首届“首席技师”“技能大师一级”。打造全员创新平台,聚焦矿井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难题,引领职工广泛开展“全员创新·岗位增效”、“五小”、实名操作法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搭建班组精益管理平台,围绕安全管理、质量提升、自主改善、创新创效,开展“我为班组作贡献”践诺活动,兑现承诺1136条。搭建创客联盟平台,将160名优秀人才纳入创客人才库,定期举办创客微课堂、流动评审会。打造智能发展平台,将智能化建设与创新创效、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分层次、分专业开展“智能智造”研修班,吸收优秀青年加入矿智能化工作专班,为矿井锻炼、储备智能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智汇赋能跑出创新引领“加速度”。该矿按照“党管人才、工会搭台、部门联动、全员参与”思路,构建“导师带徒、轮岗交流、跟班学习、现场实践、成果展示”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深化“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开展“一对一”“一对N”私人订制活动,持续拓宽管理、技术、技能、创新“四通道”,逐步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矿井现有“大国工匠”3人,省部级高端人才32人,高技能人才比例达63.7%。深入实施科技兴矿战略,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42项。自主管理科研项目“实训基地智能考核系统”在第22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上大放异彩,广受好评。坚持守正创新管理思路,赋予“兴隆鼎”和“美好兴隆”文化体系新内涵、新活力。创新“2568”安全自主管理体系,安全自主管理班组达在册生产班组的30%以上。编印《标准化指导手册》,创新打造井下“十采示范区”“六采精品区”“三采提升区”“一采达标区”。设立矿级精益大项目,建成精益示范点,改进生产工艺,推进节能生产。构建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卓越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经营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