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云南,开疆拓土,一路走来,他不畏苦寒,团结带领项目部职工,坚守山林之中。作为川煤集团恒升公司昭通隧道防突揭煤项目的临时党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李志红还拥有“做必成”的决心,担负着公司“走出去”的希望。
带头学习,发挥“头雁”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李志红,坚持在理论学习上做好表率,他会充分挤时间、压时间,一篇一篇地读、逐字逐句地悟,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力量,同时,把理论学习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日常工作检验理论学习成果。
“苦寒之地,自己能承受,而一些跟着他的年轻同志未必就能承受。”
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李志红把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养,建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创新思维活跃的团队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他将学习阵地搬到了项目现场,不但自己坚持每天学习一小时党报党刊,还带动项目部职工一起学,他及时组织开展项目部读书班,建立集中学+个人学+研讨交流模式,带领项目人员静下心来沉浸学、结合问题思考学,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项目部营造起浓厚教育学习氛围,为项目的稳定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求实创新,展现“担当”作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昭通揭煤防突项目初期,作为技术人出身的的李志红挑起重任,积极收集各方信息,多次到项目现场进行踏勘,及时组织人员、装备进驻现场开始试验性工程,取得了第一手揭煤防突试验资料,为昭通隧道揭煤防突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完备的技术支持。
在昭通隧道防突揭煤项目实施过程中,李志红坚持把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贯穿项目建设之中,围绕难点问题、堵点问题、重点问题,深度开展调查研究,他坚持带头深入隧道现场,带头攻关。他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刻苦钻研技术,一方面紧跟前沿技术,加强自己对相关科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带土移植”,强化技术转化应用,想法设法将煤矿治灾经验完美复制。他摈弃杂念,几个月来潜心工作,将一切心思都放在了项目上。用他的话说,要全身心投入,在推动“渝昆高铁尽早开通运行”中贡献力量,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和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努力早日改变乌蒙山地区不通高铁的现状,使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改善。
迎难而上,直面“罕见”难题
昭通隧道M1-7~M1-9煤层组埋深达950m,地应力最大36Mpa,该隧道煤系地层段埋深大、地应力高、岩层松软,瓦斯抽排孔钻进过程中易发生塌孔、缩孔、卡钻现象,钻孔成孔难,煤层为粉状中厚煤层群,煤层透气性系数比抽排临界值小两个数量级,说明煤层瓦斯极不容易抽放,具有瓦斯高吸附能力、低流动性,衰减极快的特性,属于极难抽排煤层。面对“罕见”难题,李志红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坚持扎根项目一线,努力在科技攻关上作表率。
在昭通项目进程中,李志红带领团队先后试验了水力排渣钻孔施工工艺、低风压钻孔施工工艺、中风压钻孔施工工艺,总结出利用高压风机中风压钻孔施工工艺解决成孔难问题的可行方案。针对煤层透气性低的问题,水力冲孔面临垮孔、俯孔排渣、孔内煤泥堆积等诸多难题,他带领团队通过尝试不同压力、水流量的冲孔效果,改进适合昭通隧道超大埋深、高地应力、低透气性三软煤层的冲孔工艺,成功解决水力冲孔增透技术难关,获得央视点赞。也正是在如此具有挑战的项目中,他打造了“学习-思考-研讨-实践-再思考再研讨再实践”良性循环机制,为恒升公司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技术攻关经验。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正是在千里外的乌蒙山区,李志红带领团队创造出了不起实绩,擘画着恒升公司“走出去”的崭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