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效、节支降耗、修旧利废并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在掘进一工区就有这么一帮年青人,敢想敢干,精打细算,在降本增效的枝头上绽放“星光”,结下“硕果”累累。
挖潜提质的“智多星”。在N1120胶运顺槽跟班期间,协助行走锚杆机时,他发现若因为锚杆机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在未支护完毕时行走锚杆机,不仅会对设备造成危害,更有可能将作业人员置于空顶之下。他指导班长对锚杆机进行改造,加装闭锁阀块,实现在支护期间无法行走锚杆机的创新,引导职工对设备小改小革,通过创新助力工区安全生产。
在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上,他也想法多,敢实施。按照“九定”模式对工作面所有配件、工器具进行编码定置管理,开展台账清单化、有计划的领用材料机制,在保证正常生产组织的前提下,保障了工完料尽的良好局面。他改变以往检修工作模式,变“你去找”为“你去拿”,极大地提高了检修工效。
同时作为该工区的创新专干,王毅反复修订工区创新管理办法,出奇招、出硬招,不断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挖掘职工创新潜能。
节支降耗的“管家婆”。冉宾宾作为该工区机电班班长,在节约成本很有“一套”。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和亮点打造上,一块长1.2米、宽0.8米的牌板会被他重复利用。反复张贴标识内容3次后,对以前的牌板内容进行彻底铲除、清理,继续使用。若发生牌板变形损坏,他会将牌板裁剪成长0.8米、宽0.6米的倒车硐室牌板,再有损坏,会裁剪成皮带H架编号牌,直至成为风筒编号牌,一块牌板经过他的精打细算,可反复使用多次,为工区材料节约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
冉宾宾每次巡查巷道后手中总是紧握着一些不被员工重视甚至是故意丢弃的螺丝、托盘、防尘套等,因为他经历过煤炭行业的低谷期,杜绝浪费就是他的固有思维。废旧油桶里有生锈的螺丝杆、悬挂的倒链链条浸染着油脂、管路螺栓上有黄油润滑的痕迹,这些小细节足以体现他在降低消耗上的用心和专一。
修旧利废的“巧手匠”。刘海涛是该工区的一名皮带检修工,他把车间当作展示技艺的舞台,没事就蜗在废旧材料回收集中点,一小节钢管经过他加工配上变头后成为巷道冲尘的便捷管路连接工具;连采机运输链张紧油缸上废旧的弹簧经过他的巧手改造为梭车电缆缓冲装置,他加工的创新成果均在作业现场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刘海涛得知生产期间喷雾因堵塞导致雾化效果不好,在井下回收的变形压风自救装置中,发现过滤器是完好的,利用下班时间经过他的巧手加工成转载点喷雾过滤装置。以往需要拆卸疏通喷雾的工作简化为清洗过滤器,不仅杜绝皮带转载点喷雾堵塞的问题,更是大大提高了检修工的工作效率。
(掘进一工区 丁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