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民是王庄煤矿选煤厂的技术员,在工作中,他牢固树立“风险可控、事故可防”的理念,紧紧聚焦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全面加强对关键设备的重点看护,开展精细化隐患排查与治理,确保变化、关键和时段安全,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根本消除事故隐患。
1
“六查”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作为选煤厂的技术员,杨泽民围绕“六查”工作要求,结合选煤厂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选煤厂“六查”工作方案》,完善了网络化包保责任清单、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各岗位“六查”工作清单,制定了考核管理办法。他严格按照《“六查”工作运行机制流程图》有序推进,通过周期性的自查、互查、厂分管检查、“五大员”联合检查和对比分析小结,确保了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整改。通过纵深践行“六查”工作,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积极性,杜绝了重复隐患的发生,降低了系统风险,保证了设备开机率,提升了选煤厂安全管理水平。
2
技术优化 提升生产效率
在一次检修工作中,杨泽民发现主洗车间的高压风管频繁出现漏风问题,严重影响风压的稳定性。通过仔细查看分析,才发现是由于原风管的走向不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存在严重的腐蚀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泽民与主洗车间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对高压风管进行了全面优化改造,重新设计了管路走向,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工艺要求。同时更换了腐蚀严重的旧风管,采用了耐腐蚀性能更好的材料,确保了管道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改造后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调试,确保风压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2023年,选煤厂按照“多洗煤、洗好煤、精益洗煤、安全洗煤”的要求,调整洗选思路,优化洗选工艺,实施煤泥水净化改造项目,杨泽民在一次次的探索后,将外围皮带走廊和主厂房的清扫水改至411、412加压入料桶和318浅槽稀介桶,既减轻了浓缩池的压力,又优化了煤泥水的处理流程。项目完成后,煤泥灰分由28%提高到37%左右,煤泥产量减少3%,突破了原来每天喷吹煤产量最多8500吨的瓶颈,目前喷吹煤日产最高可达1万吨。
3
“三化”管理 消除设备隐患
选煤厂作为煤炭提质和分选的重要场所,其运行效率与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息息相关。杨泽民牢固树立“零故障”管理理念,深入推进机电设备“三化”管理,按照“明细化管理、程序化检修、表格化控制”的流程,每月有计划地组织一次主厂房5小时、原煤线4小时的设备集中检修,重点关注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到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定期试验,提高设备检修效果,保证开机率。对于磨损严重、事故率高的设备管路进行及时更换,对刮板机、原煤分级筛下溜槽、浅槽分选机机尾过度槽、破碎机截齿进行升级改造,缩短了检修时间,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了配件费,实现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和维修保养,为选煤厂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聚焦现场 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重于泰山。杨泽民深知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黑色三分钟 生死一瞬间》专题培训系列视频为教材,在全厂扎实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和警示教育,真正让职工警醒起来,“看明白、想明白、干明白”,切实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作为重要的地面生产单位,选煤厂各个车间按照监控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大视频监控“反三违”力度,确保了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持续规范从业人员现场作业行为。在工作中,杨泽民强化现场安全确认,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他按照“六查”工作法进行溯源分析,找出管理根源上的问题,将管理根源问题与检查发现的隐患同步“五定”,同步整改,同步验收闭合,确保了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