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系化、系统化推进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落实落地中,王庄煤矿紧扣企业发展脉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目标,加快“数字矿山”建设,以数智赋能管理提质增效。其中,该矿充分发挥地测起点作用,针对采掘工作面过地质异常的地测起点数字化管控这一创新理念,成为该矿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有力注脚。
随着采掘活动的不断深入,矿井安全生产受地质构造等影响也逐渐凸显,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地质构造的管控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成为该矿亟需解决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该矿针对采掘工作面过地质异常的地测起点数字化管控主要包括起点数字化预测预报和动态数字化过程管控。 为了打好地测“前哨”基础,做好起点数字化预测预报,该矿围绕“基础地质、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平台建立主线,基于已有地质、瓦斯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研判,多测点多角度对地质异常进行循环探测,精准预测圈定地质构造的发育形态和影响范围,结合工作面顺槽、切眼标高测量,采用平面加剖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的超前数字化、图示化三维地质预报,直观解答地质异常对工作面的影响范围及影响长度,地质异常初始揭露位置及阶段延伸趋势,整体岩性和胶结状态等,有效提升了矿井生产过程中地质异常区的管控能力。 除此之外,该矿基于起点数字化预测预报,采用“3+1”融合机制,开展动态数字化预测预报,并通过联动信息平台共享数字化信息,与生产、通风、抽采等进行充分研判和联动响应,实现数字化管控的信息共享共判共治,达到采掘工作面过地质异常的精准管控目的。 该矿地测科推行的‘3+1’融合机制,即“3”为定期写实测量,实现阶段的地质异常的动态预报,动态调整巷道掘进腰线等提供数字化、图示化指导。“1”为动态写实测量,为精准安排工作面支架大溜的调整、整备工况的恢复及正轨循环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8107工作面H53陷落柱是王庄煤矿综采工作面通过的面积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影响时间最长的陷落柱。工作面最大全断面揭露石头共89架,推进长度达到50m。在过此陷落柱期间,该矿地测科基于起点数字化三维预测预报,采用“3+1”融合机制实现工作面过地质构造期间的动态数字化精准管控,有效指导了现场工艺调整,保障了工作面42天时间内安全稳定的通过陷落柱,以及工作面推进过陷落柱后的精准沿煤层底板回采。除此之外,在9103措施巷过陷落柱、9103里风巷联络巷过穹窿构造,该矿地测科通过现场循环探测写实测量,为巷道掘进过地质异常,精确找准目标层位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管控指导。 “接下来,我们会将地测起点数字化管控成效进行推广利用,根据矿井实际将数字化管控向贯通、无导向层掘进、过风桥等特殊节点、重点环节的不断延展,不断提升现场变化的数字化管控能力,为矿井安全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数字化、图示化的‘前哨’指导。”王庄煤矿地测科科长李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