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将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入标准化工作,积极试验应用信息系统和智能装备,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实现智能化和标准化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采煤智能化 自动化率超90%
该矿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采煤智能化工作面建立远程一键启停、自动记忆割煤、自动截割三角煤、跟机移架、时序自动放煤“五步”运行标准流程,工作面自动化率达到了90%以上。掘进智能化工作面基于“全站仪+双惯导+无人截割”控制系统,按照“自动扫底、自动截割、自动刷帮、自动清底”“四步”运行标准流程,实现截割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单排截割时长控制在17分钟,极大地提升了作业安全性和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环境,应用了“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该系统的应用,使得现场实测除尘率达到了95%,有效降低了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为掘进智能化装备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作业人员提供了更加健康的工作环境。
智能化转型 AI赋能安全监管新格局
该矿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万兆骨干传输网络和生产云平台,成功实现了数据的高速、安全传输与存储,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智能管理手段。积极构建了一套全面的安全生产技术管控平台,将各专业的数据进行整合,有效打破了数据孤岛现象,使矿井内的各类信息得以实时共享,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依据。部署一系列先进的监测监控系统,包括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矿压监测以及水文监测等。这些系统能够实时掌握井下环境、人员分布及设备状态等综合信息,确保一旦发生异常,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性引入了AI图像模型技术,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检索分析。通过运用视频反“三违”的方式,有效地制止了违章行为,实现了AI智能技术对岗位作业全过程的监督管控。这一举措不仅让“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成为了常态,更有力推动了安全监管由传统的人工监管向智能化管理的转变,为职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打造数智化“指挥地图” 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该矿成功构建了基于GIS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智化“指挥地图”。该平台通过集成基础图纸和数据共享功能,实现了多专业之间的横向协同绘图,有效打破了传统采矿作业中存在的信息壁垒。GIS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对采煤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和掘进工作面进尺的实时动态管控。任何生产数据的更新都能自动获取并反映在系统中,从而避免了因图纸版本不一致或数据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干部职工根据实时更新的生产数据及时调整作业方案,采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提升了矿井的标准化水平,为矿井安全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