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平常年扎根在供电维修一线,28年来始终坚守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因工作成绩突出,2024年被鑫龙煤业评为“六好”班组长,他所在的供电班被评为鑫龙煤业“六型”优秀班组。
勤学苦练 从“小白”到“大拿”
“供电维修工就像是设备的“全科医生”,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保障设备安全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班前会上,作为班长的杨安平安排今天的安全要点和注意事项。
“起吊较重的开关前,要确保吊链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得使用损坏、变形等影响安全的吊链,同时要注意现场站位。”检修班的员工们认真听讲,“他布置工作细致,有他在我们干活儿心里也有底。”一位检修工说道。
现在安排工作有底气的杨安平,刚来时可不是这样。1997年02月,来到红岭煤矿的杨安平,对于电路一窍不通,第一次独立处理电路事故的经历还历历在目。那是在14采区变电所,一处开关跳闸后合不上闸。打开开关盖子的杨安平,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经过师傅的点拨,逐个排除继电器故障,最终找到了出现故障的继电器,合闸后看到正常送电的设备,杨安平长长舒了一口气。“检修完一看耽误了生产20多分钟,那时候耽误生产30分钟就算是事故了,后来就感觉手里没有个真本事,真做不了检修的活儿。”之后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虚心向老师傅求教,迅速掌握电气和各种设备检修技艺,逐渐成为一名多能技术骨干。
机器一响,集中思想,设备一转,不能蛮干,低压高压,责任最大。”这不仅是杨安平的“管理经”,更是他的“口头禅”。在安全管理上,他严格认真,坚决寸步不让。
去年7月份的一天,他带领班组成员在15采区回收设备,由于变压器太重,需要解体装运,在用倒链吊设备时,倒链没有固定好。杨安平马上制止,并对在场的人进行了教育批评。就这样在杨安平的严格监督下,他们干到了夜里九点多完成回收变压器、开关和500多米电缆的任务。事后,有个职工感叹:“杨班长,您这安全关,把得可真严。”杨安平笑着回答:“安全工作无小事,我宁听着骂声走,不愿听着哭声来。
通过不断努力,杨安平练就了一身绝活,大大小小的电路问题在他手中迎刃而解。他还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把多年来遇到的故障进行分析梳理,写成一条条的故障总结,分享给同事。有一次,15采区变电所出现开关能正常分合闸,但是设备不能正常启动的情况,检修工初次处理不见效后,更换了控制器还是不能正常启动。“你排查过真空管没有?按照行程、开距、弹簧力度的顺序逐项排查。”杨安平和检修工凭借经验和随身携带的游标卡尺,最终确定是真空管开距问题,顺利解决。
岗位练兵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在煤矿生产的复杂网络里,供电班组犹如关键枢纽,保障着电力的稳定传输,是安全生产的坚实后盾。
日常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每次巡检,他们都细致入微,像给设备做“全身检查”,不放过任何隐患。无论是高压开关、变压器,还是错综复杂的电缆线路,都在他们的密切“监视”下。
“还是要多加强实操培训,才能保证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在杨安平的带动下,开展了“业务对抗赛”“拓展训练”等活动,切实提高了青工的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了提高机电检修工的技能水平,该班每年都会进行电气专业知识培训和岗位练兵,如检修作业操作流程全员技能比赛、“每日一题”“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活动。该班还建立了“一日一问、一周一学、一月一考、一季一比”的提素活动,激励青年自觉自愿学习,自警自励成长,大大提高了大家学技术、比干劲的工作热情。
面对复杂供电系统升级改造任务,班组主动加班加点,深入研究新技术、新设备,提出多项优化建议,成功提升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他们班组深知传承重要性,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老师傅倾囊相授,从设备原理到故障处理技巧,耐心指导新员工。新员工勤奋好学,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企以才立,业以才兴。今年以来,该班组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确保了主提升系统、主通风系统、压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轨道运输系统、供配电系统、主排水系统无时间影响,为保障矿井采掘接替平衡提供了机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