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兴隆庄煤矿“五向发力”深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煤矿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通过“物的标准化”和“工作的标准化”来实现提升人的标准和规范意识。推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增强广大煤矿从业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务实举措,是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秉承“简约、朴素、实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标准”固基、“标准”促安、标准“强企”之路,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思想境界,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找准“切入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和本质有了真正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抓好贯彻和落实。
兴隆庄煤矿把标准化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程,坚持与国家标准要求同步,将标准化理念融入兴隆鼎特色安全文化,构建全员共同参与的层级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标准化渗透到每一个生产工序和工作环节,营造“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处处高标准”的浓厚氛围。
抓实新标准专题宣贯培训,发放《评分办法》《考核手册》《标准化评分表》等书籍,分层次组织全员学习培训。修订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投入保障等管理制度,修订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手册》,收录7个专业196项标准化项目,做到标准化建设可视化、数据化;编制93个岗位“明白卡”和标准作业培训教案,实现工程质量和作业行为的标准化管理。树牢一步到位工作理念,分区域、分专业、分地点绘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规划“一张图”,实行挂图作战。 基层基础锚定“支撑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企业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只有把安全基层基础建设抓紧抓细、夯实夯牢,企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兴隆庄煤矿完善“1353”双重预防管理模式,编制“两个清单”,及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严格执行矿及科室“系统”、区队“三位一体”、班组“重点工序”、岗位“五五”四级安全风险评估和矿月排查、科室旬排查、区队日排查、班组班排查、岗位动态排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稳定受控。
强化技术管理,制定顶板管理、危险作业等技术管理制度,实现技术管控流程标准化管理。按照“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要求,打造“2568”安全自主管理流程。制定安全晨会“九项流程”,建立班组荣誉墙、文化墙、亲情墙,实现班组行为自律、隐患自查、风险自控、安全自管。搭建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7大工种实训考核及19个培训场所,组织以3名“大国工匠”领衔的“金牌讲师团”,开展理论实操培训,提升全员标准化操作能力,形成“人人学标准、人人懂标准、人人抓标准”争做本质安全人的良好局面。 防灾治灾紧盯“关键点”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和重大风险管控,着重从源头防范化解煤矿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兴隆庄煤矿聚焦防灾治灾,严格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围绕采掘接续规划,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编制普查治理报告。按照年度灾害治理计划,制定火灾、冲击地压、水害《“一矿一策”灾害精准治理方案》。确保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到位、措施到位、治理到位。
强化火灾防治,推广使用快速充填囊袋、远距离大流量输送注胶装置等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微色谱和光纤测温技术强化气体观测、预测预报,建立沿空喷浆堵漏、施工隔离墙、喷洒阻化剂、压注凝胶标准作业流程,提升自然发火防控能力。强化冲击地压防治,构建“顶板深孔爆破+煤层钻孔卸压+底煤爆破卸压”三位一体综合卸压体系,确保工作面处于低应力开采状态。强化水害防治,运用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监测数据超限声光报警、短信“三级”预警,应用专用履带深孔钻车对掘进工作面超前实施探放水,提升矿井水害防治能力。 专业管理抓实“着力点”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融入安全生产专业管理各个环节,以管理为抓手,统筹专业属性,打造标杆亮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打造模块化精品工程创建机制,集合专业人员、发动专业力量,逐月、逐项、逐点达标验收,实现精品工程全域覆盖。
该矿运用智能化监测手段,实时监测支架初撑力、推移步距,通过煤机记忆截割、支架推移行程传感器,保证工作面达到“三直一平”标准化运行状态。严格管控现场割煤层位控制、液压支架状态、带式输送机保护、安全出口等各环节管理标准,有效提升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健全技术管理、支护材料质量控制、现场规范化施工管理、顶板施工质量保障、顶板管理后期评价监测“五个”体系,规范淋水区、大跨度区域、岔门处等重点区域管控标准流程,利用“三尺法”控制巷道成型,严格落实支护质量终身负责制,做到“一次成巷”。运用设备共享管理云平台对关键环节全过程动态管理,开展TPM设备管理,强化设备运维,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推行单轨吊、无轨胶轮车等运输方式标准化管理,依托“机车监控和智能物流一体化平台”,制定装运卸回“一站式”物料运输标准流程,实现井下头面全覆盖一站式运输。对井下密闭、风门实行网格化巡检,制定“双岗、三确认”传感器标校流程,通过束管监测系统和人工取样分析,提升通防数据精准性。利用视频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核查瓦斯检查标准流程执行情况,杜绝漏检现象发生。 数智赋能把握“提升点”在兴隆庄煤矿井下西翼胶轮车辅巷远程控制平台,综掘机司机眼睛盯着屏幕,轻轻推动操作杆,远处的掘进机立刻根据指令“指哪打哪”,自主定位,开到迎头,找准角度,沿断面成型轨迹进行截割。
该矿掘进智能化工作面基于“全站仪+双惯导+无人截割”控制系统,按照“自动扫底、自动截割、自动刷帮、自动清底”“四步”运行标准流程,实现截割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兴隆庄煤矿加快数智赋能创新步伐,依托装备升级擘画新“赛道”,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前提,将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入标准化工作,以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注入新动力,实现智能化和标准化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该矿采煤智能化工作面建立远程一键启停、自动记忆割煤、自动截割三角煤、跟机移架、故障自诊断“五步”运行标准流程。以山东能源盘古矿山大模型首个全场景应用试点单位为契机,携手山能华为-联创打造7大专业人工智能AI应用标准化场景。通过AI图像模型24小时智能检索分析,构筑“无监控不作业,作业行为受监督”的作业现场可视化监控环境。应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通过合理调节分风装置叶片角度,改变掘进工作面混合通风区域风流流向,形成全断面前进式风流,将粉尘控制在迎头一定范围内,由干式除尘风机进行全风量处理,现场实测除尘率达到95%以上,改善现场作业环境,让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