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家河煤矿,提起生活污水处理站,就不得不说到张光京。他身形偏瘦,看着木讷,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是同事们眼中的“治水达人”。
刚到污水处理站工作时,张光京面对复杂的设备和陌生的专业术语,一脸茫然。但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业务学好。为了掌握污水处理知识,他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摞专业书籍,从基础的污水处理原理到先进的工艺技术,一有空就坐在角落里埋头苦读。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和艰涩的专业词汇,没有吓退他,反而激发了他的求知欲。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做上标记,四处向人请教。
有一次,污水处理站的核心设备——曝气机突然发生故障,整个处理流程陷入停滞。一旦污水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矿区的正常生产,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维修人员检查后,表示关键零部件损坏,需要从厂家订购,可这一来一回至少要一周时间。张光京看着停滞的设备,心急如焚。他仔细查阅设备说明书,又对照自己平时积累的维修笔记,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对现有的备用零件进行改造,说不定能暂时解决问题。”大家半信半疑,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他试试。张光京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钻进设备间。经过几个小时的拆卸、测量、改装,当他满头大汗地按下启动按钮时,曝气机缓缓转动起来,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行。同事们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却只是腼腆地笑了笑:“我也是瞎琢磨,还好没耽误事儿。”
生活污水处理站里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台设备,张光京都了如指掌。每天上班,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污水站,检查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各项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有一回,同事发现处理后的水质有些浑浊,却找不出原因。张光京沿着处理流程一步步排查,从进水口到沉淀池,再到过滤装置,终于发现是一个滤网被杂物堵塞。他迅速清理滤网,调整处理参数,水质很快就恢复了清澈。
在张光京影响下,污水处理站的其他职工都认真负责,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处理后的污水全部达标排放,为矿区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扎根在污水处理站,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矿区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