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唤醒你的不一定是第一缕晨光,可能是热气腾腾的“硬早点”。“硬早点”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手把肉或者一碗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奶茶,而是一笼皮儿薄馅儿大的烧麦外加一壶砖茶。
说起烧麦,还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相传在早年归化城(如今的呼和浩特),一家哥俩经营的包子铺生意惨淡。一日,一位老者传授给他们特殊的 “捎卖” 制法,将面皮擀得极薄,裹上馅,顶端不封口,状似石榴嘴,再上笼屉蒸熟。哥俩依言而行,这新奇吃食广受青睐,众人纷纷口称 “捎卖,捎卖”,久而久之便成了如今的烧麦。另有传闻,康熙微服出访归化城时,腹中饥饿,偶然吃到烧麦,大为赞赏,回宫后仍念念不忘,这使得烧麦声名远扬。
从食物本身特性来讲,烧麦多为羊肉大葱馅、纯羊肉馅等,薄皮大馅,既能提供适度饱腹感,开启活力一天或成就惬意餐食,又不会过饱让人不适,而茶能化解烧麦的油腻,烧麦的醇厚又反过来增添喝茶的韵味,二者相互映衬,口感绝佳。
走进多年的烧麦老店,第一件事招呼老板,“羊肉大葱蒸一两,煎一两,再拿壶茶。”找个空地坐下,找两个杯子,先喝杯茶,暖暖身子,不过一会工夫,羊肉大葱的烧麦已经上桌。
烧麦一定要大口大口吃,薄皮大馅,一口咬下,羊肉的鲜香如决堤的潮水般汹涌而出,在口腔中肆意蔓延,那股热乎劲儿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微寒,让人周身暖畅。羊肉的油脂被巧妙地包裹其中,增添了丰腴的口感,却丝毫不觉油腻,反而是越嚼越香,回味悠长。
烧麦,不仅仅是一顿早餐,它是草原风情在舌尖的舞蹈,是家乡味道的深情呼唤,更是每一个内蒙人心中最温暖、最妥帖的晨之慰藉,让新的一天,从这鲜香四溢中昂扬启程。它承载着民俗风情与生活记忆,成了深入人心、烟火气十足的饮食标配。